1. 黃瓶子啤酒
德國十大啤酒品牌排行榜。
1、Krombacher(科隆巴赫)
科隆巴赫是德國最大的私有啤酒集團公司,是德國最大的釀酒廠之一,釀酒廠位于德國一座名叫西格蘭(Siegerland)的小城。旗下啤酒品牌科隆巴赫銷售量在德國名列第二。科隆巴赫啤酒口味圓滑香甜,并且有特殊的啤酒花的氣味。科隆巴赫以皮爾森啤酒聞名德國,是德國境內銷售量最大的皮爾森啤酒。
2、Becks(貝克啤酒)
貝克啤酒起源于16世紀的不來梅古城,其優良的釀造技術,使BECK'S品牌傳播至今。貝克啤酒是世界上最暢銷的德國啤酒,在包括英國,美國,意大利,澳大利亞,烏克蘭,羅馬尼亞和俄羅斯等全世界90個國家銷售,貝克啤酒最暢銷的種類為拉格淡啤酒。1876年,在紀念美國建國一百年的費城世界博覽會上,貝克啤酒獲得第一屆國際競賽金牌獎的殊榮,此后百余年來所榮獲的獎項更是不計其數。
3、Bitburger(碧特博格)
在德國排名老三的家族式啤酒公司。德國人有尊重傳統,喜愛本地釀造啤酒的習慣。但是碧特博格的皮爾森啤酒卻在德國風靡全國,受到德國各地消費者的喜愛,這足以見得碧特博格啤酒的品質之高,口味之純正。碧特博格最著名的產品是皮爾森啤酒,酒精含量為4.8%,年銷售量高達1.2億升。
4、Warsteiner(沃斯樂)
沃斯樂啤酒是最大的私有釀酒廠,在德國最受歡迎的啤酒排行榜上,沃斯樂排名第四位。沃斯樂旗下包括多種啤酒品牌,主要有:沃斯樂皮爾森啤酒,沃斯樂至尊黑啤,沃斯樂 無酒精啤酒,沃斯樂皇家金啤。在德國也是200多年歷史的老牌子啤酒了。
5、Radeberger(瑞德伯格)
德國第一大啤酒集團-蘭德博格,請給我一杯蘭德博格--幾乎所有的啤酒愛好者都會說到的一句名言。蘭德博格的這份經典不僅僅只是蘭德博格皮爾森,更加重大的意義在于蘭德博格已經成為古老的皮爾森型啤酒的象征,并且賦予了德國第一大啤酒集團一個嶄新輝煌的命名--蘭德博格啤酒集團。
6、Paulaner Weissbier(柏龍)
PAULANER(柏龍)是德國家喻戶曉的慕尼黑著名啤酒品牌,成立于1634年,位于德國慕尼黑,其360余年釀酒史、爐火純青的釀酒工藝、特制麥芽、與眾不同的罐頂酵母結合瓶內二次發酵工藝、采用萬余年凈化的阿爾卑斯山冰川水,精心打造出一代健康啤酒的經典慕尼黑小麥王(HEFE-WEISSBIER)。
7、Kouml;nig Pilsener(考尼格)
考尼格總部位于杜伊斯堡,以考尼格皮爾森啤酒聞名。考尼格的新產品主要包括:無酒精皮爾森啤酒和考尼格檸檬味皮爾森啤酒。特點在于采用極軟水質且苦味度能達到40,一般女士和年輕人并不容易接受。
8、Erdinger Weissbier(艾丁格)
艾丁格是德國巴伐利亞最大最有成就的私人啤酒公司,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小麥啤酒生產商,旗下的小麥啤酒深受德國和歐盟消費者喜愛.艾丁格的小麥啤酒屬于口味清新宜人型,在瓶中成熟,而且比較適合長期保存。而金啤酒則是俗稱的黃啤酒,也是很受德國人歡迎的種類之一,用上好的啤酒花和黑水晶小麥釀制,作為佐餐酒品嘗也未嘗不可。
9、Weihenstephan唯森
Weihenstephan在巴伐利亞的釀酒廠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釀酒廠,作為從11世紀就開始流傳的修道院作坊出來的啤酒品牌,不能不說是個傳奇。旗下的黑啤、酵母型小麥白啤和原味啤酒都享有盛譽。因酵母帶來的稍微有些渾濁的酒體,并不多見,豐富的泡沫加上看起來的混濁,但是喝起來卻相當有貴族口感,因為沉著而嚴肅的烘烤味和柔和的苦味相得益彰。
10、Flensburger Pilsener弗倫斯堡
弗倫斯堡啤酒于1888年在德國弗倫斯堡市創辦,是德國釀酒廠分布最廣的啤酒企業。Flensburger的酒瓶放在啤酒柜臺上頗為顯眼,因為矮胖的瓶子和與一般啤酒不一般的瓶蓋。喝起來擁有緊實的淡銀灰色泡沫,不過卻消失得相當快,酒體比較輕盈,是口味相當清淡類的黑啤,雖然也有麥芽焦香味,也淡似若有若無,總的來說不太能留得住香味。
2. 小瓶啤酒叫什么
20升啤酒要用一個很大的桶裝,比方說,日常生活中飲水機上的水桶一般有約18升,所以20升啤酒的樣子大概就是比一桶桶裝水再多一點。20升就是20000毫升,而普通玻璃瓶裝啤酒一瓶約500至600毫升,這就相當于約33至40瓶普通瓶裝啤酒。
3. 黃瓶子啤酒的是什么酒
1、外觀不同
黑啤:黑啤,成名于慕尼黑,是啤酒的一種,因色深而被稱為黑啤。麥芽味重,較甜。黑啤營養豐富,是啤酒中的佳品,被人們稱為“黑牛奶”。
黃啤:黃啤酒,又稱淡色啤酒,黃啤酒酒體呈淡黃色、和諧豐滿泡沫潔白、細膩掛杯,色度5至12毫升碘液。
2、特點不同
黑啤:酒花較多數酒濃,酒精度3%~7.5%,含有豐富的二氧化碳,有明顯的麥芽焦香味,令人陶醉,注入杯中,泡沫細膩,掛杯持久,殺傷力強,口味醇厚,焦香濃烈,若與肉類食品同時食用,還能起到去膩的作用。
黃啤:黃啤酒特點是具有明顯的酒花和酵母芳香、口味清爽、入口綿潤、不易上頭、飲后會給人一種“再飲”的欲望,是傳統啤酒中的頂級原漿啤酒產品。其酒突出酒花香氣,口味純正爽口,但是酒花的苦味明顯,苦味值為15至40EBU。
4. 黃色酒瓶的啤酒
八瓶。
4L容量等于八瓶酒,每瓶500mL。現在啤酒的標裝是500ml一瓶,4L啤酒也就是4000mI等于500mlX8所以能裝八瓶啤酒。如果沒有特殊說明,4L應該是酒瓶的容積,即4升。4毫升等于4ml,只是單位表示不一樣。一個普通暖水瓶基本2000毫升左右,4L相當于2瓶水!這個不能確定。L是液體體積單位,1L即為一升。
5. 黃瓶的啤酒
小米啤酒駐黑龍江辦事處負責人介紹,小米啤酒中的原料選自內蒙古科右中旗的純綠色有機小米,米粒色澤黃、飽滿,而要成為釀酒原料還要經過六七道工序,優中選優。內蒙古扎賚特旗啤酒廠生產的小米啤酒系列,由清華大學教授、國家級品酒師歷時7年研制而成,采用礦泉水、小米、大米、酒花為原料,引進德國生產技術和灌裝流水線等世界上最先進的設備生產。用小米替代大麥芽釀制啤酒,不僅是啤酒工藝的一次飛躍,更是將小米的營養融進了啤酒之中。
小米富含蛋白質、脂肪、糖類、維生素B1、B2,煙酸和鈣、磷、鐵等多種微量元素和礦物質,極易被人體消化吸收,有“代參湯”的美譽。酒廠以小米為原料,經糖化、發酵、釀造的獨特工藝生產,啤酒色澤金黃、泡沫豐富、口感細膩、清香爽凈,較傳統的啤酒口感更獨特。
6. 黃瓶子啤酒是什么
鮮啤從字面上來理解就是“新鮮的啤酒”,跟黃啤的區別就在于新鮮度上,實際上鮮啤也是釀造出來后,沒有經過滅菌處理,保留天然酵母和活性氨基酸的啤酒,保質期要比普通啤酒短得多,但口感也要好得多。
黃啤酒具有明顯的酒花和酵母芳香、口味清爽、入口綿潤、不易上頭、飲后會給人一種“再飲”的欲望,是傳統啤酒中的頂級原漿啤酒產品。其酒突出酒花香氣,口味純正爽口,但是酒花的苦味明顯,苦味值為15至40EBU。該酒主要選用淡色麥芽為原料,酒花的用量為180至200克/100升,采用二次煮沸糖化,發酵度高而釀成。起源于捷克,以比爾森啤酒最著名,我國大多數啤酒屬于黃啤酒。我國的啤酒都是類皮爾森風格的美式淡拉格,但是因為要求比較嚴格,只加了麥芽而不會像我國很多啤酒那樣加了大米、淀粉什么的,所以麥香味會重很多。
7. 黃瓶啤酒叫啥
喜力啤酒
喜力是一種主要以蛇麻子為原料釀制而成的,口感平順甘醇,不含苦澀刺激味道的啤酒。為了提高競爭力,喜力啤酒又推出了全新包裝,不僅使其增添了一份年輕活力,而同時又帶點酷的性格,這正是時下年輕一代所擁有而且追求的生活個性。喜力啤酒形象年輕化、國際化的特點,成為酒吧和各娛樂場所最受歡迎的飲品。
8. 黃瓶子啤酒叫什么名字
1、顏色上的區別:白啤成品酒很渾濁,呈現一種白色乳濁狀態,故稱為“白啤酒”。黃啤酒酒體呈淡黃色,和諧豐滿泡沫潔白,細膩掛杯。
2、釀造原料上的區別:白啤酒是以大麥芽和小麥芽為原料,黃啤酒是采用短麥芽做原料,酒花香氣突出,口味清爽,是我國啤酒生產的大宗產品。
3、特點上的區別:白啤酒特點是含有少量酒精、酒體濃厚,色微白,味微酸、爽口、營養豐富。黃啤酒特點是具有明顯的酒花和酵母芳香、口味清爽、入口綿潤、不易上頭、飲后會給人一種“再飲”的欲望。
9. 黃罐子的啤酒
易拉罐裝的好,易拉罐的主要成分是鋁和鐵,容易和啤酒發生反應,雖然很微弱,但是時間長了也會影響啤酒的風味,時間越久影響越大。而玻璃瓶則非常穩定,不會對啤酒的風味產生影響。
另外易拉罐體形小巧,便于攜帶,而玻璃瓶怕磕碰,而且很笨重,不便攜帶。
10. 黃黑瓶子的啤酒
第一種:
一、蘸料配方:
香油 50 克, 蒜末 25 克, 香菜末 10 克, 鹽、 味精各 1 克, 蠔油 10 克,
花生碎 10 克,蔥花 5 克。
二、底料原料:
牛油 30 斤,糍粑辣椒 10 斤,郫縣豆瓣 3 斤,老姜 2 斤,白酒 2 斤,
八角、桂皮、丁香、靈草、白豆蔻、小茴香各 3 兩、山萘、草果、砂
仁各 2 兩。
三、湯料原料:
底料 0.5 斤,老油 4 斤,雞精 100 克,干辣椒 50 克,花椒 50 克,白
汁湯料 2.4 斤,醪糟 50 克。
四、葷菜:
兔腰50 克 毛肚50 克 鱔魚50 克 豬環喉50 克 午餐肉50 克 鴨
腸30 克
五、素菜:
藕片80 克 萵筍80 克 冬瓜50 克 香菌50 克 豆腐干50 克 白菜
80 克 花菜50 克 青菜頭80 克
六、底料作:
將牛油放入鍋中燒至七成熱, 下入郫縣豆瓣、 糍粑辣椒和老姜煸炒出
香后放入其它原料小火炒 2 小時即可作底料使用。
七、湯料作:
將老油放入鍋中燒至七成熱,放入干辣椒、 花椒、 底料煸炒出香,放
入白汁湯料、醪糟、雞精大火燒開即可。
第二種:
一、配料:(根據自己的愛好,原料的種類、多少可增可減)
葷菜:兔腰 50 克、毛肚 50 克、鱔魚 50 克、豬環喉 50 克、午餐肉
50 克、鴨腸 30 克。
素菜:藕片 80 克、萵筍 80 克、冬瓜 50 克、香菌 50 克、豆腐干 50
克、白菜 80 克、花菜 50 克、青菜頭 80 克。
二、調料:
牛油 250 克、菜油 100 克、郫縣豆辦 150 克、永川豆豉 50 克、冰糖
10 克、花椒 5 克、胡椒 2 克、干辣椒 30 克、醪糟汁 20 克、紹酒 20
克、姜米 10 克、精鹽 100 克、草果 10 克、桂皮 10 克、排草 10 克、
白菌 10 克、辣椒面 250 克、鮮湯 1500 克。
三、制作程序:
1、鹵水。炒鍋置旺火上,下菜油燒到 6 成熟后,下郫縣豆辦(先
朵細) 煵酥, 速放入姜米、花椒炒香后立即下鮮湯。 再放入舂茸的豆
豉、研細的冰糖、牛油、醪糟汁、料酒、精鹽、胡椒粉、干辣椒、草
果等佐料。熬開后打去泡沫即成鹵水。
2、主料。將勞菜洗凈、兔腰、鱔魚、鴨腸切成 2 厘米長寬的方塊;
毛肚、 豬環喉切成 4 厘米左右見方。 午餐肉切成 4 厘米左右見方的薄
片; 素菜切成 3 厘米左右的薄片。 用洗凈的簽, 將肴穿成約三四十
克一串。
3、燙制。鹵水鍋置旺火上,使之保持小沸,將各類菜用串好的簽
燙制,根據不同菜肴的火候燙成熟。
4、蘸食。燙制成熟的菜肴放在裝有辣椒面和炒鹽的盤內,根據自己
的口味需要蘸辣椒和鹽后食用。或蘸或不蘸,或多或少由自己決定。
四、容易出現的問題及解決方法:
燙的成品不熟。 麻辣燙使用的主料應是比較容易成熟的。 不能采用
象雞翅、雞爪、鴨掌、牛肉等不容易燙熟的原料。鱔魚、帶魚一類的
菜肴, 燙制的時間也應長一些, 燙制這類原料時不要擺動過多、 過快,
掌握好火候,就不會出現不熟的問題了。
第三種:
一、按 5 公斤骨頭湯的比例:
1、四川產的《鵑城牌》郫縣豆瓣 300 克(這是最主要的原料),菜
籽油 250 克;
2、干紅辣椒 150 克(剪成約 2 公分的小段);花椒 50 克;
3、白糖 3 大勺;干姜(切片)和瓣蒜各 150 克;蔥(兩寸半節)250
克; 副食品店出售的 150 克大料一袋 (回香八角山奈等); 鹽適量 (視
你購買的豆瓣咸度定,因有些家生產的豆瓣過咸);雞精一大勺。
二、炒料火侯很關鍵:
1、熱鍋下油,油熟后將干辣椒和花椒略過油(即關火)撈起待用。
2、油鍋內下白糖慢炒,待白糖融化起泡時(炒的過程中可視情況開
一點小火, 注意融化了的糖開始浮到油上面來時即可, 此時糖泡呈金
黃色, 若轉為暗紅色或黑色就炒糊了) 立即下姜、 蔥、蒜及大料煸炒,
再下郫縣豆瓣腩出香味。
3、開大火,將骨頭湯到入,加鹽(以湯料的咸度投放,略比平常的
燒菜味重點即可)和雞精,湯開后投入過油的干辣椒和花椒轉小火慢
熬 10 分鐘后即可。
按此比例可多炒些底料, 每次味道不足時, 往湯內加料即可(喜麻辣
者還可在燙料中直接投入些未過油的干辣椒段和新花椒粒)。
三、注意事項:
1、炒糖時,只能用小火,糖須炒至融化,并向油面上泛泡才行(泡
為金黃色, 若炒糊了就不能再用了,那樣湯料是苦的), 這樣的湯色
才會紅亮而湯內并無甜味。
2、豆瓣必須用《鵑城牌》郫縣豆瓣才是正宗的,別的有很多產品不
合格或味道不正。
3、最好使用菜籽原油(即非精煉油),做出來的底料色香味均比色
拉油等精煉油效果好些。
一般麻辣燙或魚鍋湯料不須用牛油,如改做火鍋底料可換做牛油 200
克和 100 克菜籽油同炒(菜油燒熟后再下牛油,其余過程不變)。
四、麻辣燙配方:
骨、肉湯大量(隨時加湯),以下是 10 份(鍋)湯料:
1. 油炒郫縣豆瓣800 克
郫縣豆瓣是用蠶豆、 辣椒、鹽釀制而成, 是成都郫縣的地方特產。 其
色澤紅亮滋潤、辣味濃厚。郫縣豆瓣是紅湯火鍋中最重要得調味料,
用在湯鹵中能增加鮮味和香味,使湯汁具有溫醇辣味和濃稠紅亮。
2. 油炒豆豉 200 克
豆豉,是用大豆.食鹽.香料釀制而成,其氣味醇香.色澤黃黑.油光
滑.粑軟散籽.味鮮回甜.以重慶永川豆豉味上乘.豆豉用在湯鹵中能
增加咸鮮醇香的味道。
3. 干辣椒 1000 克
干辣椒性辛溫,能祛寒健胃,其色澤鮮紅,辣味較重.干辣椒品種很多,
有大金條.二金條,五葉椒,朝天椒,七星椒,大紅袍和小米椒等。火鍋
湯鹵鍋底中加入干辣椒,能去腥解膩壓抑異味,增加香辣味和色澤。
4. 花椒 150 克
花椒,味辛性溫麻味濃烈,能溫中散寒,具除濕止痛的作用,花椒品種
以陜西椒四川茂汶椒.清溪椒為上乘。 花椒是火鍋的重要調味料.用于
湯鹵中可壓腥除異,增鮮香。
5. 老姜 10 個
老姜性辛濕.含有揮發油姜辣素.具有特殊的辛辣香味.老姜用于紅湯,
清湯湯鹵中,能有效的去腥壓臊.可提香調味。
6. 大蒜 2 頭
大蒜喂辛辣氣芳香.含有揮發油,二硫化合物。 大蒜主要用于調味增香,
壓腥味去異味。
7. 醪糟 500 克
醪糟.是用糯米釀制而成,米粒柔軟不爛,酒汁香醇.甘甜可口,稠而不
混,釅而不粘。 調制火鍋湯鹵底料加入醪糟.能增鮮壓腥去異味使湯鹵
產生回甜味。
8. 食鹽適量
食鹽學名氯化鈉,使一種結晶小顆粒.帶咸味,能解毒涼血,潤燥止氧.
食鹽在火鍋中起定味調味提鮮解膩去腥作用。
9. 冰糖 適量
冰糖使復制品蔗糖,為結晶體味甘性平.益氣潤燥,清熱。在熬制火鍋
湯鹵時,加入冰糖克使湯汁醇厚回甜,具有緩解辣味刺激的作用。
10. 料酒 100 克
料酒是糯米為主要原料釀制而成,具有柔和的酒味和特殊香氣。料酒
在火鍋湯鹵中主要作用是增香.提色,去腥,除異味。
11. 味精適量
味精是從大豆.小麥.海帶及其它含蛋白質物質中提取,味道鮮美,在
火鍋中提鮮助香.增味作用。
12. 雞精適量
雞精是近幾年使用較廣的強力助鮮品,用雞肉 HP 及麩酸鈉精制而成,
雞精的鮮味來自動植物蛋白質分解出的氨基酸。
雞精的作用是增鮮提味。
13. 胡椒 100 克
胡椒,味辛性溫帶濃烈的芳香氣味,具溫中散寒,健胃順氣的功效。 在
清湯火鍋中用于去腥壓臊.增香提味。
五、火鍋香料的作用及其用量:
1. 甘菘 50 克
在麻辣火鍋湯料或鹵菜中常用的一種毛絨絨、 黑褐色的根狀香料, 成
都人稱為香草,重慶人稱其為香菘,其實應該叫甘菘,又名甘菘香。
甘菘氣味辛香, 近似強烈的松節油氣味, 具有理氣止痛、 開郁醒脾的
作用, 是被用作治療胸腹脹痛、 胃痛嘔吐、 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的一
味中藥。 在麻辣火鍋湯料或鹵水中加入此香料, 其香味濃郁。 不過要
注意量的把握,一次用量不宜超過 5 克,否則香氣“膩人”。
2. 丁香 20 克
又叫公丁香、 子丁香, 為丁香的花蕾, 烹調中常用的是干品, 香味濃,
嘗之有刺舌、麻舌感,其性味辛溫,有暖胃、止嗝逆、驅風、鎮痛的
作用。在烹調中的用量應在 1~2 克以內,千萬不可多用。
3. 八角 50 克
應叫八角茴香,又叫大茴香、大料、八月珠, 這是人們較為熟悉的一
味香料。 其特點是聞之芳香, 嘗之微甜。 其性味辛、 溫, 有溫中開胃,
祛寒療疝的作用。 在烹調中無論是火鍋、 紅燒、 鹵水均可使用。 由于
其香味是有人喜歡有人煩,故在使用中比較靈活,以 5~10 克為宜。
4. 小茴香 50 克
又叫茴香、香絲菜、懷香、野茴香。全國多數地區都有栽培,且為人
們所熟悉, 其鮮品莖葉在烹調中常見用于作茴香胡豆、 茴香餡餃子
等。 其成熟果實猶如小稻谷粒或孜然, 有特異芳香氣。 作為香料使用,
廣泛用于紅燒、鹵水、麻辣火鍋中。在藥用方面,其性味辛溫,有行
氣止痛、健胃、散寒的作用。
5. 草果 50 克
一種姜科植物草果的果實,嘗之味怪,不好受。其藥性溫、味辛,有
燥濕健脾、 祛痰溫中、 逐寒抗瘧疾的作用。 烹調中可破或整粒使用,
作為香料與牛肉同燒或同鹵, 其風味尤佳。 草果在麻辣火鍋和鹵水中
也不得多用,放 3~5 個較為合適。
6. 砂仁 50 克
又叫春砂仁、 陽春砂仁,系植物陽春砂的成熟果實, 嘗之澀口, 聞之
有香味,藥性溫,味辛。有行氣寬中,健胃消食之功,藥用于胃腹脹
痛、食欲不振、惡心嘔吐、腸炎、痢疾、胎動不安等癥。用于火鍋和
鹵菜中則不可過多,以 3 克以內為宜。
7. 三奈 30 克
有的地方也叫沙姜、 山辣, 為根狀莖。雜貨店、中藥店出售的為其干
切片,其味芳香。藥性溫、味辛,能溫中化濕、行氣止痛,主治急
性腸胃炎,消化不良,腹痛泄瀉,胃寒疼痛,牙痛,風濕性關節炎,
跌打損傷等。 在烹調中多用于燒、 鹵、麻辣火鍋, 用量多在 5~10 克
之間。 廣東人把沙姜用于作鹽雞。近年來,四川江湖菜中有“三奈
菜” 的作, 即是說主料加上大量的三奈和干紅辣椒、 干花椒烹制而
成。這道菜因其味芬香奇特,故受人稱道,不過還未見有報道。
8. 靈草 30 克
為近幾年廣泛用于火鍋的一味香料。 因為市場所售皆為干品, 故不好
辨認。 經過多方請教, 將干品拿給我校徐江普副教授驗證: 應叫靈香
草, 又名零陵香,為報春花科珍珠菜屬植物。 屬多年生草本,有濃烈
香氣, 性味甘平。 在麻辣火鍋中運用,一般用量不超過 5 克。市場上
還有另外一種靈草, 名羅勒,可代替上面一種,但屬唇形科植物, 也
叫零陵香,又叫九層塔、香草、香佩蘭、鴨頭、雀頭草等,其性味辛
溫。在藥用方面,其性味辛溫,有治風寒、感冒頭痛等作用。
9. 排草 30 克
與靈草一樣, 也是近年來在麻辣火鍋中運用普遍的一味香料。 前幾天,
我請熊四智教授幫助查找相關資料,很快得到結果:排草又叫排香,
香排草,香羊,毛柄珍珠菜,也屬報春花科植物,其性味甘平。具有
治感冒、咳嗽、風濕病、 月經不調等作用。 在麻辣火鍋中用量也不宜
多,3~5 克即可,也可在鹵水中使用。
有人說,在麻辣火鍋和鹵水中, “靈草增香,排草防腐”,其實很多
辛香味調料都不同程度地具有抑菌防腐作用。
10. 白豆蔻 30 克
又叫圓豆蔻, 市場上或藥店有寫為百叩、 叩仁的。 口嘗之有澀味,因
其藥性味辛溫, 故有行氣理氣, 暖胃消食, 化濕止吐, 解酒毒的作用。
在麻辣火鍋中加入 3~5 克即可。因其香味佳,故用量少。
11. 肉豆蔻 30 克
別名玉果。 近年來在火鍋中運用十分普遍, 不過嘗之味亦不好受, 其
藥性味辛溫,具有暖脾胃、澀腸、下氣的作用。此物不可多用,2-3
個即可。
12. 桂皮 50 克
又稱肉桂。性味辛甘、熱,有元陽、暖脾胃、除積冷、通血脈的功
效。主治腎陽虛衰、心腹冷痛、久瀉等。油性大,香味濃烈。嘗之味
辛辣、 回味略甜。 在麻辣火鍋和鹵菜中運用很普遍, 用量 5~10 克為
宜。
13. 孜然 100 克
別名阿拉伯小回香,安息茴香,屬傘形科植物,孜然芹的種子,主要產
于我國邊域一帶,果形呈橢圓形.兩端細長約 5 毫米,寬 3 毫米,淡綠灰
色,形同小茴香,使用時注意保存,盡量密封,以免跑味達不到效果。
14. 香葉 20 克
即桂樹之葉呈灰綠狀,以體無霉癍,香氣濃郁味上品.作用,增香去異
味,促進食欲。
將以上料一起熬一大鍋湯,再分成 10 小鍋。
六、菜
葷菜: 肉原子、 火腿腸,香腸片、臘肉片, 熟鵪鶉蛋、 (雞、 魚、 豬、
牛、羊等肉片用油、豆瓣、酒腌制)用簽串好
素菜:豬雞鴨血、米涼粉、粉皮、豆腐干、豆腐皮、各種菇類、各種
蔬菜等竹簽串好
七、油碟:
芝麻油和色拉油各半、蒜泥、鹽、味精也可加點蠔油及醋
第四種:
一、底湯配料:
菜油 200 克(約耗 135 克),豬油 100 克,豆瓣醬 30 克,泡姜片 30
克,泡辣椒節 40 克,蒜瓣 10 瓣,老姜 50 克,花椒 15 克,白糖 25
克,精鹽 10 克,味精 5 克,胡椒面 3 克。另加雞湯或鴨湯 500 克。
二、作方法:
炒鍋置火上, 下菜油燒熱, 下泡姜片、 泡辣椒節、 豆瓣醬末、 老姜 (拍
破)炸幾下,潷去余油,下豬油、蒜瓣、花椒等再炸幾下,倒入雞或
鴨湯,煮 10 分鐘,下白糖、鹽、味精、胡椒面,燒開,打去浮沫,
就行了此湯也可作為火鍋的鍋底。
牛華麻辣燙既能飽肚子更能解饞, 可做法并不復雜: 其湯汁以雞湯加
入桂皮、 陳皮、 干辣椒段、 胡椒、 八角、三奈、 漢源花椒、 豆腐乳汁、
醪糟汁等熬制而成, 用砂鍋置于文火上, 放在環形的桌內, 使鍋沿略
高于桌面。 說清麻辣燙的主料可真五花八門, 從天上飛的、 地上跑的、
水里游的到枝頭掛的、土里生的,應有盡有:鴿肉、雞翅、腳皮、雞
脯、雞腿、鴨舌、鴨掌、鵪鶉蛋、牛肉、牛肚、羊肉、對蝦、龍蝦、
鯽魚、 泥鰍、 鱔魚、 土豆、紅薯、 側耳根、 黃瓜、 苦瓜、 扁豆、 蘑菇、
香菇、金針菇、面筋、豆皮、粉片、粉絲、海帶、木耳、豆芽、豆腐
干、油豆腐、苦筍、高筍、萵苣葉(欲稱鳳尾)、蓮藕……除粉片、
粉絲和豬血旺是置于竹漏勺中煮熟,豆芽和側耳根是用細捆在竹簽
上外, 其余主料或切成片、 或剁成塊、 或撕成絲, 穿在細細的簽上,
分門別類地放在小方簍里。 顧客可以根據口味自由挑選。 不同于成都
麻辣燙那樣用精鹽、辣椒末、花椒末、味精、蔥花配成的干碟,也不
是一般的紅油辣椒碟,牛華麻辣燙的作料碟又堪稱一絕: 麻辣燙中堪
稱極品的是鴨舌,牛華人俗稱“飛機” , 其鮮嫩爽口程度不知比牛肚、
鴨掌和泥鰍強上多少倍!
牛華麻辣燙一般分紅白簽:每只一毛的白簽是素菜和較為便宜的葷
菜, 五毛一只的紅簽大多是葷菜。花不到 100 元, 連帶酒水,就能讓
五六個人體面地吃個暢快。冬天圍著火爐吃的渾身暖烘烘, 夏天就著
冰啤酒清熱敗火。麻辣燙小店遍布城鄉大街小巷,老少咸皆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