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啤酒的生產流程容易污染環節
①在灌裝過程中,啤酒要盡可能與空氣隔絕,要求灌裝過程吸氧量不得超過0.02~0.04mg/L。
②啤酒中的CO2與溫度和壓力有關,因此在灌裝過程中要始終保持相應的壓力和較低溫度,防止CO2的逸出。用于加壓的壓縮空氣和CO2都必須進行凈化、干燥和脫臭處理,保證CO2純度達到99.5%以上,防止交叉污染。
③.在灌裝過程中要注意工藝衛生,不僅要清洗與啤酒直接接觸的部位,還要保持全部設備及生產環境的清潔。對所使用的包裝容器,必須進行徹底的清洗和嚴格的檢查,確保不對啤酒產生污染。特別是輸酒管道要每天走水清洗。
④在灌裝過程中要進行嚴格的質量監控,要定時定期進行質量、衛生的檢測。對灌裝機的酒閥、儲酒缸、酒管進行定期清洗和滅菌,每周最少一次。輸送帶潤滑也要使用專用潤滑劑,防止設備之間的交叉污染。
⑤目前灌裝機有長短管(酒針)之分,若是使用壓縮空氣為背壓氣源,應使用長管式灌裝機。在瓶內抽真空再充入CO2后進行灌裝的情況下,應選用短管灌裝機,短管灌裝機的灌酒管不與瓶內酒液接觸,從而減少了污染和瓶子破損的機會。
⑥適當降低灌裝壓力,最好使用凈化后的CO2背壓,采用激沫等方法排除瓶頸空氣,盡量采用先頂水后頂酒液的方法,避免和減少啤酒與空氣的接觸。
⑦要注意控制好工藝滅菌溫度和滅菌時間,確保滅菌效果。同時要防止滅菌溫度過高,滅菌時間過長,以減輕啤酒被氧化的程度。對滅菌的瓶裝啤酒盡快冷卻到35℃以下,防止高溫氧化的進一步發生。
2. 啤酒生產過程中的問題
賣層過濾時,應大過濾手套,別接觸到啤酒,容易讓啤酒發酸壞掉
3. 啤酒的生產流程容易污染環節的原因
那是因為啤酒在靜止的情況之下,打開后啤酒泡沫自己涌出來,那叫“噴涌”,是劣質啤酒的表現,導致的原因有二,一是微生物污染了,啤酒灌裝之后,酒中的微生物沒有被徹底的滅掉,導致二次發酵,啤酒中的二氧化碳超出正常范圍,打開后迅速泄壓,二氧化碳把啤酒帶出來:
二是釀造啤酒的原材料比較差,沒有達到優良的標準,導致啤酒的組成成分不好,穩定性差,打開后二氧化碳不嫩很好的溶解在啤酒里面,迅速溢出所造成。
4. 啤酒的生產工藝流程是什么
傳統的啤酒釀造主要有兩個階段,有氧發酵和無氧發酵。
在第一個過程中,酵母菌大量在氧氣和養料充足的條件下繁殖,誒第二階段厭氧發酵打下基礎。
第二階段,厭氧發酵,產生大量酒精。
5. 啤酒生產過程中產生的污染物有?
啤酒生產大致可分為麥芽制造、啤酒釀造、啤酒灌裝3個主要過程。
1、麥芽制造
有以下6道工序。
大麥貯存:剛收獲的大麥有休眠期,發芽力低,要進行貯存后熟。
大麥精選:用風力、篩機除去雜物,按麥粒大小分級。浸麥:浸麥在浸麥槽中用水浸泡2至3日,同時進行洗凈,除去浮麥,使大麥的水分浸麥度達到42~48%。
發芽:浸水后的大麥在控溫通風條件下進行發芽形成各種使麥粒內容物質進行溶解。發芽適宜溫度為13~18℃,發芽周期為4~6日,根芽的伸長為粒長的1~1.5倍。長成的濕麥芽稱綠麥芽。
焙燥:目的是降低水分,終止綠麥芽的生長和的分解作用,以便長期貯存;使麥芽形成賦予啤酒色、香、味的物質;易于除去根芽,焙燥后的麥芽水分為3~5%。
貯存:焙燥后的麥芽,在除去麥根,精選,冷卻之后放入混凝土或金屬貯倉中貯存。
2、釀造
有以下5道工序。主要是糖化、發酵、貯酒后熟3個過程。
原料粉碎:將麥芽、大米分別由粉碎機粉碎至適于糖化操作的粉碎度。
糖化:將粉碎的麥芽和淀粉質輔料用溫水分別在糊化鍋、糖化鍋中混合,調節溫度。糖化鍋先維持在適于蛋白質分解作用的溫度(45~52℃)(蛋白休止)。將糊化鍋中液化完全的醪液兌入糖化鍋后,維持在適于糖化(β-淀粉和α-淀粉)作用的溫度(62~70℃)(糖化休止),以制造麥醪。
麥醪溫度的上升方法有浸出法和煮出法兩種。蛋白、糖化休止時間及溫度上升方法,根據啤酒的性質、使用的原料、設備等決定用過濾槽或過濾機濾出麥汁后,在煮沸鍋中煮沸,添加酒花,調整成適當的麥汁濃度后,進入回旋沉淀槽中分離出熱凝固物,澄清的麥汁進入冷卻器中冷卻到5~8℃。
發酵:冷卻后的麥汁添加酵母送入發酵池或圓柱錐底發酵罐中進行發酵,用蛇管或夾套冷卻并控制溫度。進行下面發酵時,最高溫度控制在8~13℃,發酵過程分為起泡期、高泡期、低泡期,一般發酵5~10日。發酵成的啤酒稱為嫩啤酒,苦味犟,口味粗糙,CO2含量低,不宜飲用。
后酵:為了使嫩啤酒后熟,將其送入貯酒罐中或繼續在圓柱錐底發酵罐中冷卻至0℃左右,調節罐內壓力,使CO2溶入啤酒中。貯酒期需1~2月,在此期間殘存的酵母、冷凝固物等逐漸沉淀,啤酒逐漸澄清,CO2在酒內飽和,口味醇和,適于飲用。
過濾:為了使啤酒澄清透明成為商品,啤酒在-1℃下進行澄清過濾。對過濾的要求為:過濾能力大、質量好,酒和CO2的損失少,不影響酒的風味。過濾方式有硅藻土過濾、紙板過濾、微孔薄膜過濾等。
3、灌裝
灌裝是啤酒生產的最后一道工序,對保持啤酒的質量,賦予啤酒的商品外觀形像有直接影響。灌裝后的啤酒應符合衛生標準,盡量減少CO2損失和減少封入容器內的空氣含量。
桶裝:桶的材質為鋁或不銹鋼,容量為15、20、25、30、50L。其中30L為常用規格。桶裝啤酒一般是未經巴氏殺菌的鮮啤酒。鮮啤酒口味好,成本低,但保存期不長,適于當地銷售。
罐裝:罐裝啤酒于1935年起始于美國。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因軍需而發展很快。罐裝啤酒體輕,運輸攜帶和開啟飲用方便,因此很受消費者歡迎,發展很快。PET(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塑料瓶裝:自1980年后投放市場,數量逐年增加。其優點為高度透明,重量輕,啟封后可再次密封,價格合理。
主要缺點為保氣性差,在存放過程中,CO2逐漸減少。增添涂層能改善保氣性,但貯存時間也不能太長。PET瓶不能預先抽空或巴氏殺菌,需采用特殊的灌裝程序,以避免攝入空氣和污染雜菌。
瓶裝:為了保持啤酒質量,減少紫外線的影響,一般采用棕色或深綠色的玻璃瓶。空瓶經浸瓶槽(堿液2~5%,40~70℃)浸泡,然后通過洗瓶機洗凈,再經灌裝機灌入啤酒,壓蓋機壓上瓶蓋。經殺菌機巴氏殺菌后,檢查合格即可裝箱出廠。
6. 啤酒生產過程中工藝用水量大
玉米釀造啤酒的做法
一、材料
干玉米100公斤、水180公斤、酒曲1.75公斤。
二、做法
1、粉碎:將玉米曬干或火炕烘干后,用水碾或粉碎機碾成細末,篩去渣滓。
2、攪拌:將過篩后的玉米芯粉末鋪于曬席上,加溫水攪拌,用水量掌100公斤原料加水180公斤,攪勻后用手提料有水分感,但又不結團。
3、蒸料:將攪拌好的料裝入瓶內。但在裝瓶前要光將空瓶蒸一下,待汽流上升五分鐘后,把料投入瓶內蒸。操作時應上氣一層,加料一尼,依序加料至瓶口,待蒸到收汗松泡為止。一般4小時即蒸熟。
4、糖化:待料蒸熟,出瓶后攤晾至料溫降到35℃左右時下曲。每100公斤原料,用曲1.75公斤。攪拌均勻后裝入缸或桶內,料溫以30℃為好,糠化18-20小時即成甜味漿液。
7. 啤酒生產工藝危害分析
雙乙酰是啤酒發酵過程中的重要副產品,是影響啤酒風味的重要物質,同時也是啤酒成熟的限制性指標,它具有揮發性和強烈的刺激性。雙乙酰含量超標,啤酒會呈現出餿飯味,嚴重破壞啤酒的風味,并影響啤酒的感官質量。
在啤酒發酵的期間,雙乙酰含量很高,發酵后期,酵母重新吸收后,將其還原成丁二醇。但在后酵和貯酒過程中,酵母數量少,且還原雙乙酰的速度慢,造成雙乙酰還原周期長。所以,由雙乙酰的超標可能是啤酒發酵未成熟造成的。深度分析可能是由于發酵溫度、壓力不適當、原料和麥汁組成、發酵條件、酵母過早沉降等因素引起的
8. 啤酒生產工藝注意事項
申辦條件
生產企業必須是獨立法人單位;
生產要達到一定規模;
生產白酒、啤酒的企業注冊資金要200萬元以上,生產其他酒(包括進口酒分裝)要100萬元以上;
從業人員中至少要有5名具有中級以上職稱的專業技術人員;
有效廠房面積不少于500平方米。
申辦資料
書面申請報告;
企業法人身份證;
營業執照(當年已年審),新成立的企業提供工商部門發出的企業名稱和準通知書;
《衛生許可證》(衛生評價報告單);
專業技術人員資格證明;
廠房房產證火租賃合同(復印件);
注冊資金驗資證明;
本廠產品質量標準;
產品檢驗報告
以上資料復印件一式兩份(統一使用A4紙),并帯資料正本以備核對。
申辦程序
企業到鎮經濟發展辦索取辦證須知,并按要求到有關部門辦理前置審批材料。
持有關申辦資料到鎮經濟發展辦索取“酒類(特種)生產許可證申請審批表”(一式兩份)。
企業如實填寫好“申請審批表”并附上申辦資料備查,然后送鎮經濟發展辦審核,符合條件的加具審批意見。
審查通過后,將申請審批表送回市經貿局,由市經貿局審核加具意見,送省酒類專賣局審核發證。
年審、換證與變更
年審
企業取得許可證后,每年要結合工商執照同期進行年審,企業在每年的1月1日-2月30日持許可證正、副本到發證單位年審并帶備工商執照副本(當年已年審) 備查,兩年不申報年檢者,吊銷其許可證。
換證
許可證有效期三年,過期自動失效。有效期滿,企業應提前1個月帶備工商執照副本、許可證副本到發證單位辦理復查換證手續,對復查符合經營條件的企業換發新證。逾期不辦理換證手續的,當自動放棄經營權處理。
變更
企業在取得許可證后,證內任何一項發生變化時,應及時持工商執照副本、許可證正副本及變更的相關資料到發證單位辦理變更手續。
什么是QS認證
QS是“質量安全”的英文名稱Quality Safety的縮寫。
QS認證制度實際上是一項市場準入制度,食品生產企業按照食品安全市場準入制度的要求,具備食品質量安全必備的生產條件,按規定程序獲取食品生產許可證,所生產的食品經檢驗合格,準許在食品的包裝上加施“QS”食品安全市場準入標志后,出廠銷售。
QS認證制度的意義
食品質量安全實施是我國加入WTO之后市場監管與國際接軌的重要一步。
QS認證制度與美國、歐盟、日本等國家和地區實施或倡導的食品GMP認證有著高度的一致性。通過在茶葉生產和加工企業強制推行QS認證制度,不僅僅是提高茶葉衛生質量、有效地保護消費者的安全和健康的重要手段,更深層的意義是通過推行QS認證制度可以促使茶葉企業的生產加工實現規范化管理、推進茶葉產品的標準化及其標準的國際化,推動我國茶葉企業順利進入國際市場。
茶葉生產加工企業實施QS認證制度,是順應時代發展需要,符合WTO規則、與國際接軌、有利于消費者、有利于茶葉生產加工企業、有利于規范茶葉市場。
食品QS認證有何好處
通過Q 認證的食品企業,貝表明企業具備食品安全生產的必備條件,具有生產合格產品的保證能力,且產品質量滿足相關食品產品標準和衛生標準的要求;
通過QS 認證的食品企業,各級政府和行政管理部]給與大力宣傳和政策保護,所生產的產品能在市場上順利的流通;
通過Q S認證的食品企業,是經銷商、商場和超市對準采購的目標,因此,QS 認證是企業產品順利進入銷售市場的通行證;
通過Q 認證的食品企業,因廣大消費者可以按"QS 標志選購自己滿意放心的茶葉商品,而取得市場信譽和更好的經濟效益。
9. 啤酒的生產流程容易污染環節不包括
流程:
1、麥芽制造:
糊化處理即將粉碎的麥芽/谷粒與水在糊化鍋中混合。在糊化鍋中,麥芽和水經加熱后沸騰,然后麥芽汁被送至稱作分離塔的濾過容器。麥芽汁在被泵入煮沸鍋之前需先在過濾槽中去除其中的麥芽皮殼,并加入酒花和糖。
2、啤酒釀造:
糖化:將粉碎的麥芽和淀粉質輔料用溫水分別在糊化鍋、糖化鍋中混合,調節溫度。將糊化鍋中液化完全的醪液兌入糖化鍋后,維持在適于糖化(作用的溫度(62~70℃),以制造麥醪。
發酵:絕大部分酵母沉淀于罐底。除去酵母后,生成物"嫩啤酒"被泵入后發酵罐。在此,剩余的酵母和不溶性蛋白質進一步沉淀下來,使啤酒的風格逐漸成熟。成熟的時間隨啤酒品種的不同而異,一般在7~21天。
3、啤酒灌裝:
包裝常有瓶裝、聽裝和桶裝幾種包裝形式。再加上瓶子形狀、容量的不同,標簽、頸套和瓶蓋的不同以及外包裝的多樣化,從而構成了市場中琳瑯滿目的啤酒產品。
拓展資料:
啤酒是以小麥芽和大麥芽為主要原料,并加啤酒花,經過液態糊化和糖化,再經過液態發酵而釀制成的。其酒精含量較低,含有二氧化碳,富有營養。它含有多種氨基酸、維生素、低分子糖、無機鹽和各種酶。這些營養成分人體容易吸收利用。啤酒中的低分子糖和氨基酸很易被消化吸收,在體內產生大量熱能,因此往往啤酒被人們稱為“液體面包”。
1L12°Bx 的啤酒,可產生3 344kJ 熱量,相當于3~5 個雞蛋或210g面包所產生熱量,一個輕體力勞動者,如果一天能飲用1L 啤酒,即可獲得所需熱量的三分之一。
“啤酒”的名稱是由外文的諧音譯過來的,拿啤酒的“啤”字來說,中國過去的字典里是不存在的。后來,有人根據國外對啤酒的稱呼如德國、荷蘭稱“Bier”;英國稱“Beer”;法國稱“Biere”;意大利稱“Birre”;羅馬尼亞稱“Berea”等等,這些外文都含有“啤”字的音,于是譯成中文“啤”字創造了這個外來語文字,又由于具有一定的酒精,故翻譯時用了“啤酒”一詞,一直沿用至今。正因為啤酒以大麥芽為主要原料,所以日本人也稱啤酒為“麥酒”。
10. 啤酒生產工藝流程及操作要點
啤酒生產大致可分為麥芽制造、啤酒釀造、啤酒灌裝3個主要過程。
麥芽制造
有以下6道工序。
大麥貯存:剛收獲的大麥有休眠期,發芽力低,要進行貯存后熟。
大麥精選:用風力、篩機除去雜物,按麥粒大小分級。浸麥:浸麥在浸麥槽中用水浸泡2至3日,同時進行洗凈,除去浮麥,使大麥的水分浸麥度達到42~48%。
發芽:浸水后的大麥在控溫通風條件下進行發芽形成各種使麥粒內容物質進行溶解。發芽適宜溫度為13~18℃,發芽周期為4~6日,根芽的伸長為粒長的1~1.5倍。長成的濕麥芽稱綠麥芽。
焙燥:目的是降低水分,終止綠麥芽的生長和的分解作用,以便長期貯存;使麥芽形成賦予啤酒色、香、味的物質;易于除去根芽,焙燥后的麥芽水分為3~5%。
貯存:焙燥后的麥芽,在除去麥根,精選,冷卻之后放入混凝土或金屬貯倉中貯存。
釀造
有以下5道工序。主要是糖化、發酵、貯酒后熟3個過程。
原料粉碎:將麥芽、大米分別由粉碎機粉碎至適于糖化操作的粉碎度。
糖化:將粉碎的麥芽和淀粉質輔料用溫水分別在糊化鍋、糖化鍋中混合,調節溫度。糖化鍋先維持在適于蛋白質分解作用的溫度(45~52℃)(蛋白休止)。將糊化鍋中液化完全的醪液兌入糖化鍋后,維持在適于糖化(β-淀粉和α-淀粉)作用的溫度(62~70℃)(糖化休止),以制造麥醪。
麥醪溫度的上升方法有浸出法和煮出法兩種。蛋白、糖化休止時間及溫度上升方法,根據啤酒的性質、使用的原料、設備等決定用過濾槽或過濾機濾出麥汁后,在煮沸鍋中煮沸,添加酒花,調整成適當的麥汁濃度后,進入回旋沉淀槽中分離出熱凝固物,澄清的麥汁進入冷卻器中冷卻到5~8℃。
發酵:冷卻后的麥汁添加酵母送入發酵池或圓柱錐底發酵罐中進行發酵,用蛇管或夾套冷卻并控制溫度。進行下面發酵時,最高溫度控制在8~13℃,發酵過程分為起泡期、高泡期、低泡期,一般發酵5~10日。發酵成的啤酒稱為嫩啤酒,苦味犟,口味粗糙,CO2含量低,不宜飲用。
后酵:為了使嫩啤酒后熟,將其送入貯酒罐中或繼續在圓柱錐底發酵罐中冷卻至0℃左右,調節罐內壓力,使CO2溶入啤酒中。貯酒期需1~2月,在此期間殘存的酵母、冷凝固物等逐漸沉淀,啤酒逐漸澄清,CO2在酒內飽和,口味醇和,適于飲用。
過濾:為了使啤酒澄清透明成為商品,啤酒在-1℃下進行澄清過濾。對過濾的要求為:過濾能力大、質量好,酒和CO2的損失少,不影響酒的風味。過濾方式有硅藻土過濾、紙板過濾、微孔薄膜過濾等。
灌裝
灌裝是啤酒生產的最后一道工序,對保持啤酒的質量,賦予啤酒的商品外觀形像有直接影響。灌裝后的啤酒應符合衛生標準,盡量減少CO2損失和減少封入容器內的空氣含量。
桶裝:桶的材質為鋁或不銹鋼,容量為15、20、25、30、50L。其中30L為常用規格。桶裝啤酒一般是未經巴氏殺菌的鮮啤酒。鮮啤酒口味好,成本低,但保存期不長,適于當地銷售。
罐裝:罐裝啤酒于1935年起始于美國。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因軍需而發展很快。罐裝啤酒體輕,運輸攜帶和開啟飲用方便,因此很受消費者歡迎,發展很快。PET(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塑料瓶裝:自1980年后投放市場,數量逐年增加。其優點為高度透明,重量輕,啟封后可再次密封,價格合理。
主要缺點為保氣性差,在存放過程中,CO2逐漸減少。增添涂層能改善保氣性,但貯存時間也不能太長。PET瓶不能預先抽空或巴氏殺菌,需采用特殊的灌裝程序,以避免攝入空氣和污染雜菌。
瓶裝:為了保持啤酒質量,減少紫外線的影響,一般采用棕色或深綠色的玻璃瓶。空瓶經浸瓶槽(堿液2~5%,40~70℃)浸泡,然后通過洗瓶機洗凈,再經灌裝機灌入啤酒,壓蓋機壓上瓶蓋。經殺菌機巴氏殺菌后,檢查合格即可裝箱出廠。
擴展資料
來源
巴黎盧浮宮博物館內的“藍色紀念碑”上,記錄了公元前3世紀巴比倫的蘇美爾人以啤酒祭祀女神的情形。其實,啤酒的發明者是蘇美爾人。
公元前6000年前,居住在美索不達米亞地區的蘇美爾人,他們用大麥芽釀制成了原始的啤酒,不過那時的啤酒并沒有豐富的泡沫。
大約在公元前3000年前,波斯一帶的閃米人學會了制作啤酒,而且他們還把制作啤酒的方法刻在板上,獻給農耕女神。公元前2225年,啤酒在古巴比倫人中得到了普及,他們用啤酒來招待客人。
那時候古埃及人和古巴比倫人注意到了啤酒的藥用價值,紛紛用啤酒制作藥物。希臘人也非常熱愛喝啤酒,他們從埃及人那里學會了釀制啤酒的方法。
公元4世紀時,啤酒傳遍了整個北歐。啤酒種類開始變得豐富,其中英國人用蜂蜜和水混合釀制而成的蜂蜜酒是比較有名的一種。英國出現的一種黑啤酒也非常有名,與現代的黑啤酒已經很相似。公元1世紀,愛爾蘭人自行釀制出了一種跟現代的淡色啤酒相仿的啤酒。
1516年,巴伐利亞公國大公威廉四世發布《德國啤酒純酒法》規定啤酒只可以啤酒花,麥子,酵母和水做原料,同時是最早的食品法律
19世紀,有了冷凍機,人們開始對啤酒進行低溫后熟的處理,就是這一發明使啤酒冒出了泡沫。1900年,俄羅斯技師首次在中國哈爾濱建立了啤酒作坊,中國人開始喝上了啤酒。1903年,英國人和德國人又在中國建了英德啤酒廠,就是青島啤酒廠的前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