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捷克人啤酒
1、哈爾濱
中國哈爾濱啤酒大家一點都不陌生,在中國的東北地區,與俄羅斯緊密相連,就連當地的建筑物都有著與俄羅斯可以媲美的風格。哈爾濱啤酒一開始呢也是由一位俄國人開發出來的,它原名叫“烏盧布列夫斯啤酒”,后來才改名為“哈爾濱”,是中國最早開發啤酒的一個品牌,因贊助過南非世界杯,因此而聞名世界。
2、都柏林
都柏林是愛爾蘭最大的城市,有著“歐洲硅谷”的稱號,同時也是黑啤酒的發源地,這個大家不知道吧。雖說都柏林現在沒有什么出名的啤酒,但是最早紅遍大江南北的健力士黑啤酒就是從此處而出的,而且都柏林生產出的啤酒與其他的啤酒很不相同,都柏林的啤酒泡沫非常的細膩綿密,感覺就跟奶油,啤酒更是口感香醇回味無窮呢。
3、捷克
捷克是一個被稱為“啤酒王國”的地方,在當地人們有著一句口頭禪“啤酒造就好身體”,捷克的啤酒釀制技術出名,此地的啤酒麥芽味比較重,而且口感偏甜,大都以黑啤酒為名,而且他們從不用金屬易拉罐裝啤酒,都是以玻璃瓶裝酒,他們認為玻璃瓶裝的啤酒才更有感覺。捷克與都柏林一樣,都是以黑啤酒而出名,都柏林是黑啤酒的發源地,但目前捷克的風頭要比都柏林都高。
4、慕尼黑
慕尼黑這個地方大家有可能不是很熟悉,但是慕尼黑的啤酒節大家肯定是有所耳聞的,慕尼黑的啤酒能夠聞名于世界,完全是靠盛大的慕尼黑啤酒節而得名,相傳慕尼黑啤酒節的起源,是因為德國巴伐利亞太子王太子和王妃成婚的日子,國王為了舉國上下能夠歡慶他兒子成婚,所以就舉行了五天的啤酒patty,自此慕尼黑的啤酒也就因此而聞名于世界,慕尼黑也就成了著名的啤酒勝地。
2. 捷克啤酒廠
哈爾濱啤酒廠創建于1900年,是中國最大啤酒廠,原名為烏盧布列夫斯基啤酒廠。
本世紀初,由于中東鐵路的修建,外國移民大量進入哈爾濱,為滿足外僑的生活需要,1900年俄商烏盧布列夫斯基在哈爾濱開辦了第一家啤酒廠,以后又有捷克人、德國人相繼興建了幾個小啤酒廠,分布于哈市。當時,烏盧布列夫斯基啤酒廠年生產能力為300噸,該廠1905年兼并了哈蓋邁耶爾·留杰爾曼啤酒廠。1908年,該廠轉由俄人烏瓦洛夫經營,改廠名為"谷羅里亞啤酒廠"。1932年又轉由捷克人加夫列克和中國人李竹臣共營,改廠名為"哈爾濱啤酒廠"。不久又轉由耶·普魯盧娃(加夫列克夫人,俄籍)和李竹臣共營。
至此,年生產能力達1200噸,啤酒商標為俄文"哈爾濱牌",大量產品為木桶裝生啤酒,瓶裝熟啤酒量小,且酒質差,保存期短。主要銷售對象為哈爾濱當地及中東鐵路沿線城鎮中的外籍人及部分中國人。從1900年到1935年,哈爾濱先后有8家啤酒廠,后來都合并到了哈爾濱啤酒廠。
3. 捷克拉格啤酒
白啤酒的口感較好。
但是口味的喜好還是看個人愛好。
白啤酒是屬于水果氣味比較重的啤酒,例如比利時白啤酒和德國的小麥啤酒,口感比較甜、較解渴。
黃啤酒是指皮爾森型啤酒,大麥芽含量高,重麥芽味,像德國和捷克的那些拉格啤酒,而青島這種酒的麥芽含量低,重酒花味,苦味重。這種啤酒主要是開胃和清口。
就口味來說德國和比利時的白啤酒要復雜一些,而淡色拉格啤酒也就是黃啤酒要純凈一些。
4. 捷克啤酒好喝嗎
好喝,這是一款清淡的未經過濾的啤酒,帶有令人愉悅的麥芽香氣和收口感。中度酒體,口感醇厚,味道卻極生動豐富。
它有著具有代表性的,高貴迷人的丁香花香氣,濃郁的小麥口味和隱含的香蕉昧以及SAAZ啤酒花獨特的溫和苦昧。
5. 捷克斯洛伐克啤酒
蘇聯人愛啤酒,跟愛伏特加一樣。早上起床來一杯啤酒,釣魚時候來一杯,下班后回家前來一杯,去澡堂蒸桑拿來一杯??傊荒?65天,一天24小時,啥時候都適合喝啤酒。
十月革命之前,沙俄就生產各種各樣的啤酒,完全對接歐洲的標準:維也納啤酒/Viennese,慕尼黑啤酒/Munich,皮爾森啤酒/Pilsner,巴伐利亞啤酒/Bavarian,波西米亞啤酒/Bohemian,等等。只要是歐洲流行的,在沙俄就能有同樣的本土版本。
1917年之后,這些“小資產階級”名字的啤酒都被換成了“蘇維埃式”的。當然,口味沒變,酒還是那個酒。
維也納啤酒變成了“日古麗啤酒/Zhiguli”,“皮爾森啤酒”變成了“俄羅斯啤酒/Russkoe”,”慕尼黑啤酒”變成了“烏克蘭啤酒/Ukrainskoe”。
八種主流的啤酒類別,在蘇聯被確立下來,主要區分就是酒精度數的高低,和顏色的深淺。這里就不一一點名列舉了。
1957年,國家還專門發行了一本手冊,來介紹和推廣全國的標準啤酒。
當然,蘇聯推行的這些主流啤酒在各個加盟共和國境內,也有更多的延伸版本。本國的酒廠用本地的水、酒花和糧食來釀酒,風味自然有些許不同。
阿塞拜疆有“巴庫特釀”,亞美尼亞也“埃里溫黑啤”,白俄羅斯的“明斯克淡啤”,烏茲別克斯坦的“費爾干納啤酒”,等等,名目眾多。
當年蘇聯全境,注冊在案的啤酒品牌,總共有350種。當然了,互相抄襲,貼標換瓶酒不變的情況還是很多的。但是對于嗜酒的大眾來說,有的喝就行了,哪還管那么多呢。
在蘇聯賣啤酒的方式五花八門。
你可以直接在酒吧、餐館買到現打的鮮啤,通常是裝在啤酒杯里面的。
你可以在商店買到成捆成箱的瓶裝啤酒,人們一般周末的時候會買一堆啤酒回家,聚會時候喝。
非常有特色,并且延續至今的,是你能在街頭報刊亭一樣的地方,買到新鮮的扎啤——它不出不在,幾乎每幾個路口就有一個“鮮啤供應站”。
夏天的時候,打出來冰涼清爽的啤酒;冬天的時候,打出來暖一些(高于室外溫度)的啤酒。
沒有供應站的話,也能找到一個油罐車似的散裝啤酒販賣點,直接從幾噸裝的大罐子里面打。有時候賣啤酒,有時候賣格瓦斯。
如果你看到一堆人從早上就聚集在“鮮啤供應站”外面,排著長隊等著喝,千萬別見怪。越新鮮,越剛釀出的嫩酒,都是早上才能喝到的。
原因有二:你來晚了就沒了;晚上不開門。
所以,你必須在大白天就開始喝,才能喝到最新鮮的酒。
有時候啤酒站的扎啤杯不夠用了,你還得自帶大玻璃罐,雙手捧著喝。大玻璃罐、大玻璃扎喝酒,也算是蘇聯時代的一大豪飲特色了。
下酒怎么辦?從懷里直接掏出來一條咸魚干,手撕吃?;蛘哙竟献?,弄點其他堅果什么的。
如果你不想在室外喝酒,尤其是冬天的時候,那么你可以多花點錢去啤酒屋里喝。
但是經典的蘇聯啤酒屋,是很少有座位的,一個圓形的立桌,周圍站滿了人。
啤酒屋可以讓你自帶小酒的零食,咸魚干、熏奶酪、堅果之類的東西,但你不能自帶酒水,如果被服務員大媽看到,你絕對沒有好下場。
但有些老酒鬼,還是會偷偷從袖管里掏出伏特加來,干幾個shot,再喝點啤酒。
蘇聯人還有一個更猛的喝法,就是把啤酒跟伏特加兌在一起,做成俄國風味的雞尾酒——約什/Yorksh/Ёрш雞尾酒。
真·深水核炸彈。
酒吧這種東西,是1970年代的蘇聯才出現的。甚至“Bar”這個單詞也是也舶來品,一聽就不是俄語的詞匯。
酒吧自然是只有有消費力的酒客才會去的地方,這里除了啤酒、伏特加、白蘭地、葡萄酒、香檳之外,還能買到美國進口香煙(如果你幸運的話)。
1985年前后,戈爾巴喬夫頒布禁酒令期間,很多地方都不讓賣酒了,但是酒吧還是可以正常開門的。只不過這里不讓賣伏特加,只準賣啤酒。因為高層覺得啤酒不像伏特加那么“邪惡”。
啤酒廠一般都緊挨著城市,每一個大城市必須有好幾家啤酒廠保持供應,才能讓大家都有酒喝。
不過有的時候,按照蘇聯計劃經濟的運行套路,很多新鮮的啤酒,都是賣完一批再做下一批。也就是說,中間會有一段時間的空窗期。
所以,新鮮釀造的啤酒,絕對是硬通貨。
蘇聯時期,因為重工業對金屬的需求量非常大,所以在商店里等零售渠道,幾乎完全看不見罐裝啤酒。只有在1980年奧運會前后,為了某種需要,國家生產了一批名為“金環啤酒”的罐裝產品。但在奧運會結束之后,這種產品,就被叫停了。玻璃瓶啤酒依然是最有性價比的選擇。
不過從保鮮的角度來說,罐裝啤酒確實有著獨特的優勢。
跟蘇聯有著“兄弟情誼”的東歐其他國家,比如波蘭、捷克斯洛伐克、東德、匈牙利等,都有自己生產的優質啤酒。可能是因為產量的原因,這些外國啤酒,很少能進口到蘇聯境內。直到鐵幕落下,蘇聯解體,大量東歐的兄弟酒,才得以在俄羅斯和中亞地區大展拳腳,讓大家嘗嘗不一樣的口味。
解體后的市場上,其實更多出現的是由歐美啤酒工業巨頭投資入股的“西方啤酒”。這些大流水線,工業化批量生產的啤酒,以低價策略和廣告洗腦,迅速占領各個地區。
但工業啤酒畢竟是工業啤酒,幾十年后,當精釀啤酒的浪潮襲來的時候,俄羅斯和中國一樣,作為精釀新興市場,也在不斷地探索自己的風味與獨特性。
有文化、有歷史、有設計、有故事的精釀啤酒,在俄羅斯各地不斷出現,成為了新時代的寵兒。比如這款莫斯科80后開的酒廠“小狼精釀/Волковская Пивоварня”就很受當地年輕人歡迎。
00:14
00:14
03:30 / 03:30
2021年,“蘇俄轉播”與知名啤酒廠“拾捌精釀”聯合,復刻改良了一款蘇聯時代的獨特啤酒——高度數拉格啤酒。一款獻給真漢子的精釀啤酒。
它用四種來自東歐平原的不同大麥麥芽搭配,混合釀造。增加了麥芽的香味,入口的甜味。同時保留了收口的干爽,和悠長的余味。
在最大限度還原俄羅斯豪爽、猛烈風味的同時,也讓它變得易于飲用——對于不熟悉精釀的朋友來說,它也是可以慢慢嘗試,培養認知的一款酒。
同時,我們也致敬了另一位“祖先”,俄國風味的烈性啤酒,俄羅斯帝國世濤/Russian Imperial Stout。它曾是18世紀風靡俄國的一種啤酒,尤其被俄羅斯皇室所喜愛。以顏色深,酒精度高而著稱。
剛喝入口,你可能會覺得有點苦,不過這就是無添加糧食酒的本色。咽下去之后,就能感受到大量麥芽發酵帶來的那種回甘,以及酒花的香味。
為了讓這款精釀啤酒更有紀念意義,我們一共做了6個瓶身設計。紅色系的復古題材,致敬蘇聯科幻與電子音樂。設計師是大名鼎鼎的插畫師、潮流玩具設計師——擦主席。
感謝你的支持,讓我們能做出不一樣的,有特色有歷史感的產品,來和大家一起分享,暢飲。
6. 捷克人喝啤酒
那是啤酒……捷克Brouczech布魯杰克啤酒,是一個廣告贊助。
7. 捷克啤酒weizen
從小到大,在我們的印象中啤酒就是一種淡黃色的液體,似乎也并沒有什么值得探討的余地,但是隨著這幾年精釀啤酒逐漸被國內部分消費者所接受,比如說光沃夫狼等一個品牌下就有好幾種啤酒的顏色,啤酒的色彩也就在我們的印象中豐富了起來。現在,就來跟大家介紹幾種吧:
1、白色啤酒
白啤顧名思義就是白色的了?你可能會這么想,其實不然。和白葡萄酒類似,白啤也并不會呈現真正的白色。通常,白啤的顏色呈黃色,不過由于其白色泡沫干凈而又豐富,因而才被稱之為白啤。
和其它啤酒不同,白啤一般指的是往麥芽中添加較大比例的小麥后再采用上發酵法生產而來的一種淺色啤酒,因此白啤的實質可以說就是小麥啤酒。常見的白啤有來自比利時的 Witbier、德國的 Weissbier 和 Weizenbier 以及美國的 Wheat beer,當然其它類似風格也遍布世界各地。
通常,白啤中大多含有來自小麥的蛋白以及未過濾的酵母,因而一般比較渾濁(尤其是在低溫下),當然這也正是不少人覺得白啤具有較高營養價值的關鍵所在;更重要的是,白啤豐富的泡沫還會給你帶來奶油般的細膩口感。
此外,白啤大多帶有果香味,酒花和其它香氣則不太明顯,由于保留了較多的乳酸,因而喝起來帶點酸味,有些人可能接受不了,不過喜歡的人會覺得它清新爽脆,夏天用來消暑再合適不過了。
2、黃色啤酒
國人日常能夠喝得到的啤酒絕大部分呈黃色,因此有黃啤這種稱呼也就不足為奇了。當然黃啤的顏色也不是千篇一律的色調,有的呈淡黃色,有的則呈金黃色甚至黃棕色,總之大都是淺色麥芽帶來的結果。
黃啤的酒花香氣較為濃郁,口味也更純正,不過略帶苦味,有些人表示不太喜歡,但這似乎并沒有阻止黃啤在中國的霸主地位,因為到目前為止我國絕大多數啤酒都依然還是黃啤。當然,比利時的金色艾爾(Blonde Ale)和英國的淡色艾爾(Pale Ale)等也屬于黃啤的范疇,且一般呈現金黃色;來自捷克的皮爾森(Pilsener)就是黃啤中的代表品牌。
3、紅色啤酒
別以為只有葡萄酒才有紅的和白的,其實啤酒也有紅色的哦,不過紅啤并不一定呈紅色。在英國,這種啤酒就被稱作 Brown Ale,而在德國也可以稱作 Marzen Lager 或是 Amber Lager。許多紅啤是采用維也納的紅色麥芽制得,有的還經過木桶熟成,因此大多為琥珀色、棕色、紅棕色或紅褐色,且一般不透明。和白啤一樣,低溫時紅啤也會顯得比較渾濁。
在 18 世紀時期,紅啤指的是采用 100% 棕色麥芽制成的啤酒,大多帶有一定酒花味。現在的紅啤酒精范圍跨度較大,一些帶甜味有的則略苦,當然還有的還呈現明顯的焦糖和巧克力風味。事實上,無論是國內外,紅啤都沒有其它啤酒那么常見,因為其產量比淺色啤酒要少。
4、黑色啤酒
黑啤指的是一種深色啤酒,由于顏色較深,因而一般不透明,常帶有巧克力或咖啡的香氣,酒精度處于 5% 左右,有的則更高。
許多啤酒的香氣和顏色在很大程度上都取決于原料及其烘烤程度,而黑啤正是采用烘烤過的深色麥芽制得,因而才賦予了酒液深濃的黑色,同時也給啤酒帶來了醇厚的酒體和豐富的層次感,當然還有突出的麥芽香和焦糖味。
說到黑啤,就不得不提起德國以及那風靡全球的慕尼黑啤酒節(The Munich Oktoberfest),目前該節日已經舉辦了近 200 年,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啤酒狂歡節。正是如此,黑啤才在世界各地留下了非常好的產品形象,不少人對其更是愛不釋手。
8. 捷克有什么啤酒
clauelita是一種黃啤酒。
黃啤酒,又稱淡色啤酒,酒液一般呈淡黃色,色度5至12毫升碘液,原麥芽汁濃度10至12度,酒精含量在3.5%以下,其酒突出酒花香氣,口味純正爽口,但是酒花的苦味明顯。該酒主要選用淡色麥芽為原料,酒花的用量為180至200克/100升,采用二次煮沸糖化,發酵度高而釀成,起源于捷克,以比爾森啤酒最著名,我國大多數啤酒屬于黃啤酒。
9. 捷克人均啤酒消費
口味清淡。 kaiserdom比爾森啤酒的色澤從淡黃色到金黃色不等,所使用的香料和味道彼此也都有著很大的不同:比如在原產地捷克,比爾森啤酒的口味一般比較清淡,而德國產的比爾森啤酒的口感往往要苦一些(尤其在比爾森啤酒比較流行的北德),有時甚至有類似泥土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