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三级a三级三点在线观看-韩国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无码视频-免费无码肉片在线观看-男人扒开女人腿做爽爽视频

返回首頁

大連啤酒節2023年時間表

來源:www.wzyzyouth.com???時間:2023-11-12 02:05???點擊:87??編輯:admin 手機版

大連啤酒節2023年時間表

大連啤酒節2023年時間表是7月29日至8月21日每天16:00-22:30。

本次啤酒節是在大連市青泥洼-天津街步行街改造提高指揮部、大連市商務局、大連市中山區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由青島啤酒股份有限公司主辦。啤酒大篷、歡聚營地、國潮文創、天津街餐飲四大分區精彩各異。

在啤酒大篷基礎上,此次啤酒節還帶進了“啤酒+”元素的概念,通過沉浸式營地體驗來感受閑適。在歡聚營地,非常設置了演藝區域,打造明顯不同的啤酒節體驗。

大連啤酒節一般指大連國際啤酒節,由中國輕工業聯合會與大連市人民政府共同主辦。是國內外知名啤酒品牌云集的行業盛會,是國內規模最大、參節酒商最多、啤酒品牌最全的國家級啤酒節,是國際知名的節吵搜鏈慶活動,享有“東方慕尼黑”盛譽。

中國國際啤酒節歷經十余載磨礪,已經跨進了國際知名節慶活動的行列,贏得了業內的廣泛贊譽和人民群眾的熱情參與,并在海內外享有盛譽。這漏鏈不僅得益于中國輕工業聯合會和大連市人民政府的精心培育,更有賴于國內外各大啤酒集團的鼎力支持。

啤酒節的習俗:

慕尼黑十月啤酒節之所以聞名,不僅因為它是全世界聞名民間狂歡節,也是因為它完整地保留了巴伐利亞的民間風采和生活習俗。人們用華麗的馬車運送啤酒,在巨大的啤酒帳篷開懷暢飲,欣賞巴伐利亞銅管樂隊演奏的民歌樂曲和令人陶醉的情歌雅調。

10月初的慕尼黑已有微微的秋涼,整個街道被五光十色的燈光裝飾得五彩繽紛。節日的廣場,數百頂各種各樣的大小帳篷鱗次櫛比。這里出售的商品琳瑯滿目,叫賣聲此起彼伏。

還有許多民俗活動,如音樂會、馬戲團表演,也有許多販賣站與游樂設施,如旋轉馬與摩天輪等。

這場譽為全球最大的節慶活動之一,每年都會吸引了超過700萬名的觀光客,足足喝掉600萬公升以上的啤酒。大家印象中一板一眼的德國人,其實也具升孫有如此熱情好客的一面。

以上數據整理自知酒網。

很抱歉,我不清楚大連啤酒節2023年時間表。不過,我可以告訴您其他啤酒節的時間表。

1. 2023年3月16日-3月18日,第二十屆中國(梁山)國碰簡際梁山國際拳王爭霸賽暨創新創業博覽會將在山東梁山舉辦。

2. 2023年4月29日-5月1日,濟寧(兗州)國際智慧農業及高端裝備產業博覽會將于山東省濟寧市兗州區舉辦。

3. 2023年5月24日-5月27日,2023中國國際旅游交易會將在云南昆明舉辦。

4. 2023年6月16日-6月18日,中國國際啤酒、飲料制造技術及設備展覽將在中國國際展覽中心(靜安莊館)舉辦。

5. 2023年7月26日-8月6日,第19屆中國國際啤酒節博覽會將在遼前吵鏈寧大連舉辦。

6. 2023年8月18日-8月20日,第五屆慧孫中國(石嘴山)國際砂石及尾礦利用博覽會在寧夏石嘴山舉辦。

7. 2023年9月1日-9月3日,第六屆中國(鄭州)國際旅游度假健康產業博覽會將在鄭州國際會展中心舉辦。

8. 2023年9月15日-9月17日,第二屆中國(洛陽)國際砂石及尾礦利用博覽會在洛陽會展中心舉辦。

9. 2023年9月26日-9月28日,第二十一屆中國(壽光)國際蔬菜科技博覽會將在山東壽光舉辦。

10. 2023年10月14日-10月16日,第四屆中國(聊城)智慧城市建設及新型材料博覽會將在山東聊城舉辦。

11. 2023年10月16日-10月18日,第六屆中國(安陽)國際航空運動文化旅游節將在河南安陽舉辦。

12. 2023年10月20日-10月23日,第十六屆中國(濰坊)國際園林博覽會將在中國濰坊魯臺會展中心舉辦。

13. 2023年10月27日-10月30日,第十九屆中國(晉江)國際鞋業博覽會將在中國晉江國際鞋業博覽中心舉辦。

14. 2023年11月1日-11月3日,第二屆中國(東營)國際石油石化裝備與技術展覽會將在山東東營舉辦。

15. 2023年11月8日-11月10日,第六屆中國(徐州)門窗、幕墻與結構展覽會將徐州淮海國際博覽中心舉辦。

16. 2023年11月8日-11月10日,第十屆中國(永康)國際門窗幕墻博覽會將在浙江永康舉辦。

希望這些信息對您有所幫助!

山東省各個地區有什么大型活動和當地習俗.

1、青島糖球會:

青島糖球會在青島海云庵舉辦,舉辦時間基本上從正月十六左右開始,歷時1周。主要舉辦地點海云庵和海韻廣場、嘉禾路街心花園為中心輻射的周邊道路。

海云庵在青島市北區,又稱“大士庵”,始建于明朝末年,正殿祀觀音大士,俗稱“老母廟”,青島建市后,廟前街道就叫海運街,曾是四方一處的商業中心。

四方一帶有工人也有漁民,海云庵供奉的神很多,觀音以外還有關公、龍王、比干、魯班兆緩粗、太上老君等。舊時香火旺盛,往拜者多為漁民,因此定每年農歷正月十六日,即新年中第一個大潮日為廟會正日。

每逢廟會,香火更盛,同時廟前廟后多有唱戲、跑驢、踩高蹺、跑旱船等娛樂活動,飲食、玩具攤販也紛紛聚來,其中賣糖球(北京稱為“糖葫蘆”)的尤為眾多,用山楂、軟棗、山藥、桔寧等制成的糖球,紛紛上市,叫賣競爭,各呈特色。年久之后,群眾便稱海云庵廟會為糖球會。

2、濰坊風箏節:

濰坊風箏節(會)每年4月的第三個周六在濰坊舉行,有來自世界各地的30多個國家和地區參賽,是我國最早冠以”國際”并被國際社會承認的大型地方節會。從1984年至今,已成功舉辦過三十三屆,其創立的“風箏牽線、文體搭臺、經貿唱戲”的模式,被全國各地廣為借鑒。

濰坊,古稱“濰縣”,又名“鳶都”,特產有風箏、年畫等,馳名海內外。濰縣自古為北海名城,文風昌盛,科甲蟬聯,經濟繁榮。

乾隆年間曾有“南蘇州,北濰縣”的說法,濰坊風箏的源頭可以追溯到魯國大思想家墨翟制作第一濰坊國際風箏節只“木鳶”,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但真正開始興盛,走向民間卻是在明代。

到清朝中葉,濰坊開始出現專門從事風箏制作的民間藝人。在濰縣白浪河沿岸有很多風箏藝人扎制風箏,新穎好看,起飛高穩,遠近聞名。年年有民間或官辦的風箏賽會、連許多外地的風箏商販和風箏藝人也慕名而來。這便是濰坊風箏比賽起源于濰坊市區白浪河大集的雛形。

3、田橫祭海節:

田橫祭海節主要是漁民過的節日,發源于山東省田橫鎮周戈莊村的地方傳統民俗活動。具有500多年歷史。

經當地政府的精心策劃、包裝和推介,這個古老的節日已發展成為山東乃至全國知名的民俗節慶品牌,更是現代人心馳神往的狂歡大典,每年都吸引不計其數的中外游客及中國各地的民俗、經濟政策研究等方面的專家慕名前來。

祭海前一天,漁民們將海邊的龍王廟打掃一新,懸掛大紅燈籠,擺香爐、祭案,貼對聯,披紅掛彩。同時在龍王廟前的海灘上扎松柏龍門,在其上懸掛匾額,掛滿彩燈,張貼大紅對聯。

各船船主忙著將彩旗獵獵的漁船開到村前海灣,船頭面向大海,一字排列,將漁具和網具擺放整齊,然后下錨定位,等待第二天正式舉行祭海儀式。

祭海儀式當天,漁民們以船為單位在龍王廟前的海灘上開始擺供。一束束用竹竿綁扎成的幾米高的“站纓”迎風而立,一張張供桌上擺滿了面塑圣蟲、壽桃、魚、各類糖果、點心等,桌前的紅漆矮桌上,一頭頭黑毛公豬昂首向前,一只只大紅公雞精神抖擻。

漁民們將要焚燒的黃裱紙整理好,擺好香爐,將上千掛紅彤彤的鞭炮升上高空。

4、泰安東岳會廟會:

泰岳廟會始于唐末,興于宋,鼎盛于明清,經久不衰,集宗教、民俗、民間藝術和商貿活動于一體哪扒的中國民俗文化盛會。

泰東岳泰山為五岳之首,是佛道并存的神山。泰山腳下的岱廟,供奉著泰山神--東岳大帝。

傳說夏歷三月二十八日為泰山神生日,歷代帝王多于這天在岱廟舉行封禪大典。帝王的慶典活動、佛道的宗教活動以及民眾的朝山進香活動,在岱廟一帶形成了以貿易活動和娛樂活動為主要內容的東岳廟會。

民國年間,每年廟會期族鎮,善男信女遠道而來朝山進香者不絕于途,山中居民多出售香蠟紙錁,生意最盛。沿途乞丐甚多。

建國后,廟會轉化為物資交流大會,“文化大革命”中中斷。

1986年泰安市恢復了泰山廟會,地點改在泰山環山路上,以紅門、王母池為中心。新的廟會保留了傳統廟會的一些內容,又充實了新的內容和新的特色,集游、玩、吃、樂、經濟貿易于一體,規模和影響在逐年擴大。

5、菏澤國際牡丹花會:

菏澤國際牡丹花會是山東省菏澤市一項重大旅游節慶活動,是由菏澤市人民政府主辦,每屆花會都舉辦大批的經貿文化活動。

自1992年起每年4月中旬舉行,為期20天,至2017年4月15日已成功舉辦二十六屆,累計共接待中外游客3000多萬人次,有570多位中央、國家部委的領導人到菏澤視察。

“菏澤國際牡丹花會”為中國著名牡丹旅游節慶之一,近年來,曾榮獲“全國花卉類節慶十強活動”、“中國最具影響力的品牌展會”等稱號,菏澤市也被評為“中國優秀旅游城市”、“中國優秀節慶城市”等榮譽稱號。

通過舉辦牡丹花會,不僅提高了菏澤牡丹的知名度,使菏澤成為享譽全國的“中國牡丹城”,而且有力地推動了新農村建設,帶動了菏澤經濟社會全面發展。2012年3月菏澤正式被中國花卉協會正式命名為“中國牡丹之都”。

花會的宗旨是“以花為媒、廣交朋友、文化搭臺、經貿唱戲、開發旅游、振興經濟”,充分體現菏澤“牡丹之鄉”的特點。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青島糖球會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濰坊風箏節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田橫祭海節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泰安東岳會廟會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菏澤國際牡丹花會

山東各地的文化及經濟節慶會展

節慶會展活動名稱 日期

煙臺毓璜頂廟會 2月16日至22日

青島海云庵糖球節 2月28日至3月3日

濟寧梁山國際水滸文化節 4月

泰安東岳會廟會 4月1日至3日

泰安肥城桃花節 4月5日至15日

淄博國際陶瓷琉璃藝術節 4月16日至22日

煙臺昆侖山踏春節 4月16日至28日

煙臺龍口國際徐福文化節 4月18日至20日

煙臺萊陽梨花節 4月20日

青島國際馬拉松比賽 4月20日

青島櫻花節 4月中下旬

濰坊國際風箏會 4月20日至25日

濰坊壽光國際蔬菜科技博覽會 4月20日至27日

菏澤國際牡丹花會 4月22日至28日

日照「五蓮之春」杜鵑花節 4月24日至5月6日

煙臺牟氏莊園民俗游 4月28日至5月8日

聊城江北水城文化旅游節 4月30日至5月8日

淄博國際聊齋文化旅游節 4月30日至5月8日

濱州博興國際小戲藝術節 5月1日至10日

煙臺五彩繽紛美食節 5月4日至8日

煙臺長島「漁家樂」民俗文化旅游節 5月5日至7日

煙臺萊州月季花節 5月25日

濟南國際藝術歌會 5月至10月 每月一場

濟南明湖荷花節 6月30日至8月20日

青島海洋節 7月12日至20日

萊蕪房干生態旅游節 7月至8月

青島金沙灘文化旅游節 8月3日至11日

濟寧微山湖荷花節 8月10日

青島國際啤酒節 8月17日至9月1日

煙臺蓬萊「和平頌」國際青少年文化藝術節 8月20日至25日

青島大澤山葡萄節 9月1日至3日

泰山國際登山節 9月6日至10日

青島時裝周 9月6日至10日

煙臺張裕國際葡萄酒節 9月7日至10日

德州樂陵金絲小棗節 9月中旬

曲阜國際孔子文化節 9月26日至10月10日

棗莊石榴節 9月末

日照劉家灣趕海節 10月1日至5日

濰坊昌樂國際寶石節 10月2日至6日

威海國際釣魚節 10月8日至15日

棗莊抱犢崮紅葉節 10月上旬至11月上旬

青島酒吧文化節 12月7日至30日

濟南千佛山廟會 農歷九月九日

蒙山長壽旅游臘旦節 農歷九月九日

山東當地習俗主要有:

1、春節 農歷正月初一,古代有元日、元旦、元正、元辰、元朔、三元、三朝、三正、正旦、正朔等30多種名稱。辛亥革命后,改行公歷,這天被定為春節,以區別公歷新年的元旦,但一般人們仍習慣把它看作年節,俗稱“過年”、“過大年”、“舊歷年”、“陰歷年”。年節早見于《尚書·舜典》,到漢代輪空擾民間習俗就已相當繁多,至今仍是一年中最隆重的節日,公職人員放假3天,民間歡慶持續半月。

舊俗春節從初一零點開始,山東各地一般由家長首先起來“發紙”,開門前先放一掛火鞭,然后才能說話。虧頃男人在家長的帶領下祭拜天地神靈。春節的第一頓飯都是吃餃子。煮餃子時,要鳴放鞭炮。為驅邪惡、求吉利,有的地區燒火煮餃子要用芝麻秸,意味著新一年象芝麻開花節節高,日子越過越好。餃子要煮得多,必須有余,飯后鍋內要放上饅頭,意在有余頭。水餃煮好后,先盛一碗敬天地,再盛一碗敬灶君。就餐時,除每人一碗外,還要多盛一到二碗,意在希望人丁興旺。吃餃子充滿了節日的歡樂氣氛。春節的餃子里多包有錢、棗、栗子等,吃到紅棗,意味著新一年能起早干活,勤勞致富;吃到栗子,意味著新的一年能出大力,流大汗;吃到花生米,就能長命百歲;吃到錢,就能發財。不管誰吃到其中的哪一種,大家都衷心地祝賀。如果小孩吃到了錢,家長更十分高興,認為孩子有出息,除了鼓勵以外,還要賞錢,以示祝賀。許多地方初一吃素餡餃子,取“素靜一年”之意。臨清地方初一早飯吃各種饃饃、棗糕、粘窩窩等,又佐以各種丸子、粉條、白菜熬成的“全菜”,名為“吃全年的飯菜”。

春節拜年的習俗由來已久,至今不衰。首先進行家拜,一家人中,晚輩給長輩拜年,平輩之間互相拜年;爾后進行近拜,就是給沒出五服的長輩拜年;最后是遠拜,給出了五服的長輩和親朋好友拜年。舊時拜年要磕頭,現在一般只是問好。商人拜年,除了問好外,還要互道恭喜發財。晚輩向長輩拜年時,長輩要給壓歲錢。臨清初一拜年,男子與已婚婦女參加,男女分開,拜過自家長輩,再拜族內各長輩,此謂“合族拜年”,之后,由族長率領到各廟宇、異姓祠堂內敬拜神位,此謂“拜莊鄉年”,最后,村長指揮全村人于村中十字路口互拜,以解往年糾紛怨氣,此則謂“拜團結年”。鄆城等地有“春節五更乞長”的習俗。兒童起床后一聲不響,先去緊緊抱住椿樹,同時唱“椿樹椿樹王,你長粗來我長長,你長粗了做材料,俺長長了穿衣裳”。鄒城則有搗鼠洞的特殊習俗,初一早晨,用面杖搗鼠洞,邊搗邊說“戳打戳,戳打戳,十個老鼠九個瞎,還有一個不瞎的,也要叫我戳煞它”,意在保證糧食安全。

2、元宵節 正月十五日為元宵節,因元宵是節日食品而得名,元宵節的主要活動是觀賞燈火,所以又稱燈節。道教稱正月十五為上元,合七月十五、十月十五的中元、下元為三元,分屬天地水三官的誕辰。民間一般習慣稱作正月十五,或稱過十五。曲阜、鄒城、泗水一些地方稱正月十五為“過小年”、“小年”。十五是繼春節之后的一個比較重大的傳統節日,至今城鄉仍然普遍慶祝。

元宵節這天,一些地區廟會十分熱鬧。費縣玉皇廟會在元宵節這天舉行“送駕”儀式。送駕隊伍由八桿彩旗前導,繼而是鑼鼓隊,高蹺、旱船、獅子舞等尾隨其后。進了廟宇,焚香獻供,載歌載舞。最后將立春時做的“春公雞”紛紛撒下,興盡而歸。曲阜、鄒城、泗水交界處的尼山,是孔子誕生地,正月十五有夫子洞廟會,會期三天,會場設在尼山孔廟門前,參加者多為年輕婦女與兒童,會中有賣玩具、小吃的攤販,有唱戲等文藝活動,趕會的人常多達數萬人。滕州的元宵節“打花”更是令人傾倒。人們用鐵锨端著鐵水,向樹林中揚撒,火樹銀花,飛珠濺玉,令人拍手叫絕。

3、青龍節 二月二日,俗謂龍抬頭,原濟南府所屬地區,稱為青龍節或春龍節、龍頭節。山東其他地區多稱為二月二,梁山稱龍頭節。唐代之前,二月二不算令節,中唐時此日始有挑菜、迎富、踏青等活動在川陜之地流行,時稱“挑菜節”、“迎富日”。宋末元初,北方的二月二又聯系驚蟄增加了龍抬頭的內容,并逐漸演變成以驅蟲害和祈豐收風俗為主的節日。明清以來,山東此日有引龍、打囤、煎餅熏蟲、擊梁辟鼠、炒豆報捷等風俗活動,挑菜、迎富等已不多見。

現在這天比較盛行的風俗是炒蝎豆。濰縣、萊州等地稱作“報捷”,諧音爆蜇,據說吃了炒蝎豆,一年不被蝎子蜇。鄆城等地稱作“炒蝎子爪”,孩子們邊吃邊唱道:“吃了蝎子爪,蝎子不用打。”蝎豆一般用黃豆炒制,有的蝎豆還粘上糖面,有的在鹽水中泡過,香脆可口,還有的把面棋子和蝎豆一塊炒,花樣甚多。吃蝎豆不僅可以辟蝎,還有人說誰要是吃了七家的蝎子爪,誰就能長命百歲。現在除膠東部分地區外,其他各地的二月二都流行此俗,不過在蝎豆之外又加上了瓜子、爆米花等,這是炒蝎豆風俗的一個新發展。

二月二日的節日風俗,許多都與龍抬頭有關。鄆城等地這天家家戶戶都要把石磨的上扇支起來,這就叫作龍抬頭,據說只有這樣,才能“細雨下得滿地流,一年吃穿不發愁”。威海等地早起蒸糕,以祀春龍起蟄。滕州等地這天蒸饃饃,名為“蒸龍蛋”;吃面條,名為“龍須面”。有的地方吃餅,名為“龍鱗餅”;吃菜團子,名為“龍蛋”。但也有的地方這天不吃面條、不喝小米飯,因為面條叫龍須,小米叫龍籽,吃了怕影響龍的健康。舊時多在龍抬頭這天理發,小孩子這天入學謂占鰲頭,以圖吉利。海陽等地用白面或豆面做成小龍,謂神蟲,放在糧囤和面缸里,祝愿糧面用之不盡。威海、龍口等地,以成串的圓形色布掛在小孩的帽子上,稱小龍尾;有些地方還有耍龍燈等娛樂活動,以應節序。

4、寒食、清明 冬至后一百零五天謂之寒食,從前這天禁火,冷食,故又稱“冷節”、“禁煙節”。民間傳說寒食是為了紀念春秋時的介子推被火焚于綿山,晉文公下令禁火。介子推是山西人,所以冷食習俗在山西首先流行。舊時寒食斷火,次日宮中有鉆木取新火的儀式,民間也多以柳條互相乞取新火。

春分后十五天為清明,是郊游的好日子。清明又是掃墳祭祖的日子,民間又稱為“鬼節”、“冥節”,與七月十五、十月一日總稱“三冥節”,有城隍出巡的儀式。

寒食、清明本來是兩個節日,但山東民間大都把兩個節日合而為一。一般叫清明,少數地區叫寒食節,但過節卻是在清明這天。墾利地方自清明節前三日算起,稱“大寒食”、“二寒食”、“三寒食”,第四日為清明,人們于這四天內掃墓、踏青。鄄城以清明前一日為寒食節,又稱清明節為“鬼門關節”。

掃墓是清明的一項主要活動。舊時,泰安的掃墓儀式比較隆重。男主人挑著四個小菜和水餃到祖墳,先將祭品供上,然后焚香燒紙,灑酒祭奠。招遠、即墨、臨朐、臨清等地掃墓時還要給墳墓添新土。據說,這是給祖先修屋,以防夏天雨大漏水,實質上是對祖先的懷念。多數地區是在清明這天掃墓,少數地區(如諸城)在寒食這天掃墓,而龍口、博興等地則在清明前四天掃墓。現在一般都在清明這天掃墓。

5、端午節 五月五日為端午節,又稱端節、端五、端陽、重午、蒲節、天中節。端午節的起源,說法不一,最普遍的說法是為了紀念戰國時的偉大詩人屈原。山東農村多不知屈原是何許人,他們卻說過端午是為了紀念禿尾巴老李。曲阜孔廟稱端午節為家節,節日不拜廟,只祭祠堂和慕恩堂,由衍圣公夫人主持祭拜。各府本家親朋皆互送粽子為節禮。

端午節之日,山東所有地區普遍在門口插艾。鄄城民謠說:“端午不插艾,死了變個老鱉蓋。”除了插艾外,泰安和膠東部分地區還加插桃枝,德州還加掛紙葫蘆。據說,桃枝和葫蘆可以避邪。諸城一帶,除了插艾以外,還用一束艾抽打屋內旯旮,邊打邊說:“今日端午節,蝎子你聽著,只許墻上爬,不許把人蟄。”長島縣大欽、小欽、南隍城、北隍城諸島漁村是保留端午節古俗最多的地方。在這些地方,農歷五月初一日人們即在大門上插艾、插桃枝,并在大門坎上貼一雙剪紙黃牛,有的在牛身上貼“天下太平”四字,有的在牛身上寫字:“我是天上老黃牛,到人間不吃草,專吃五鬼和憂愁。”至五月五日,家家再次在大門上插艾、插桃枝、掛紙制或布制的桃或孫悟空,下綴蒜、黑豆和五色布條,于大門門板上貼剪紙桃、虎、雞、葫蘆,門框上貼寶劍。同時在所有門窗上插艾與桃枝,貼葫蘆、雞、虎、蟾、桃、五毒(剪刀剪蝎子)等剪紙。插掛的艾棵,必于節前一日黃昏后黑暗中至山野拔取,俗名“摸艾子”。五月五日日出之前往山野“抹露水”,取艾與“五樣樹頭”,蓄以為藥。捉疥蛤蟆一只,將墨一錠塞其腹中,干后用以研墨涂瘡癤,俗傳有療效。小孩帶“五毒兜”,手腳拴“祿壽線”(五色線),兩肩系山桃或荷包(有桃、雞、人等)垂于背后。

6、夏至 這天山東各地普遍要吃涼面條,俗稱過水面,有“冬至餃子夏至面”的諺語。

萊陽一帶夏至日薦新麥,黃縣(今龍口市)一帶則煮新麥粒吃,兒童們用麥秸編一個精致的小笊籬,在湯水中一次一次地向嘴里撈,既吃了麥粒,又是一種游戲,很有農家生活的情趣。

7、乞巧節 七月七日,習稱七夕、七月七,相傳為牛郎、織女雙星相會之日,故亦稱雙星節、情人節。這個傳說雖在《詩經》中就已肇其端,但當時并無七夕渡河的記載,到漢代《淮南子》中始有“烏鵲填河而渡織女”之說,《風俗通》亦記有“織女七夕當渡河,使鵲為橋”。從東漢崔C85C的《四民月令》和東晉葛洪的《西京雜記》來看,七夕作為節日當始于漢代,節俗是曬經書及衣裳,向雙星乞愿和穿針乞巧。晉代周處《風土記》中記述乞愿有乞富、乞壽、乞子等內容,此后才以乞子和乞巧為主,故又稱為巧節、乞巧節、女兒節等。唐五代時,北方民間多以七月六日為夕,宋太宗曾頒布詔令恢復古制,但至今仍有在七月六日過節的。膠東的招遠、萊州、長島等部分地區,多以七月六日為七夕,有“招遠人,性子急,拿著初六當初七”之諺。

從前山東各地都以七夕為節,舉行多種多樣的乞巧活動。單縣的七月七日之夜,乞巧活動十分熱鬧,穿著新衣的少女,三五成群地聚在庭院中,擺上香案,陳列各種瓜果和化妝品,一起祭拜七姐姐,邊拜邊唱:“天皇皇,地皇皇,俺請七姐姐下天堂。不圖你的針,不圖你的線,光學你的七十二樣好手段。”然后每人從老太太手中接過一根針、七根線,借著香頭的微光穿針引線。誰穿上線,誰就算乞得巧了,穿得最快者最巧。漂針乞巧,用一碗水在太陽底下曬一中午,然后將針或谷物的芽放進碗里,讓它飄浮水面,看水底的針影,成各種花紋者為得巧,如針影粗直、細微則是拙的征兆。曲阜地方于七夕做巧果與巧燈。巧果與巧燈都有各種各樣造型,巧燈造型有菊花、荷花、月季、牡丹、芍藥、玉簪、蘭花、海棠、佛手、文官果、玉蘭、梅花等花卉燈,八仙過海、群仙祝壽、童子拜觀音、福祿壽等人物燈。孔府把巧果和巧燈作為節日禮品送給各府本家和親友。七夕之夜,從孔府大門,沿中儀路到后堂樓各院門口,花園各路、各景點,都擺設巧果與巧燈,各庭院和花山頂上,擺以巧果為主的點心和茶水。入夜,府中人坐庭院中仰望牛郎織女會面。膠東地區在乞巧之前有請七姐姐的活動,姑娘們白天到田地里去“偷”一些青秫秸,一路上不回頭,不說話,回家后扎一佛龕,或在土臺上搭一小棚,內供織女圖。入夜后,姑娘們再手持秫秸圍井臺轉一圈,請七姐姐位歸佛龕,然后坐在織女像前,對拍巴掌向織女乞巧。邊拍邊唱:“一巴掌一月一,姐姐教我納鞋底。二巴掌二月二,姐姐教我繡花裙……”一直唱到十二月。

8、中元節 七月十五為中元節。主要是祭祀祖先,所以又叫鬼節。供品中西瓜必不可少,因而又稱瓜節。佛教傳說,目連(目連為佛教人物,釋迦十大弟子之一)的母親墜入餓鬼道中,食物入口化為烈火,目連求救于佛,佛為他念《盂蘭盆經》,囑咐他七月十五作盂蘭盆以祭其母。近代獻瓜果、陳禾麻以祭先祖,固然有嘗新的含義,也是盆祭的遺風。舊時,中元節為目連救母做盂蘭盆會,后來逐漸演變為放河燈,祭祀無主孤魂和意外死亡者。德州的中元河燈場面十分壯觀。人們用瓜皮、面碗、紙張制成燈具,并以街巷為單位,制作特大紙船,紙扎目連站在船上,手持九環禪杖。中元之夜,人們把燈具和紙船放入河內,順流而下,河上頓時燈火通明,搖曳擺動,如同天上點點繁星。膠東沿海地區,由道士乘小船在海中放燈,并奏絲竹樂。德州運河兩岸的百姓,紛紛擁到河堤觀燈。滕州也有放河燈的習俗,形式與德州大體相同,不同的是,放河燈前,擺香案,念佛經,佛師一邊念經,一邊朝臺下撒小饃饃,小孩子蜂擁而上,一搶而光,據說吃了能消災。長島漁民為了祭祀溺海而亡的親人,用木板秫秸制成小船,船上供溺海者的牌位和祭品,如糖果、糕點,有的甚至裝上棉衣、鞋帽及死者生前喜愛的生活用品,然后點燃蠟燭,由已經結婚的同輩男子將小船放入海中。

中元節祭祖的習俗在山東較為普遍,一般都在午后帶著祭品上墳祭祖。單縣的祭品尤為豐盛,有竹子做的盂蘭盆、紙做的衣帽和一桌素食等。淄川則把祖先請到家里祭祀,家家都在大門頂上插上五谷穗子,據說以五谷為馬,祭祀完畢后,好讓祖先跨著馬回去。

8、中秋節 八月十五日為中秋節,因恰值三秋之半而得名,亦稱八月半、仲秋節。一般家庭都希望在這個節日里人月同圓,住娘家的婦女必須回婆家過節,所以又稱團圓節。古人以仲春二月十五日為“花朝”,與之相對應,又稱仲秋八月十五為“月夕”。中秋賞月興起于唐代,此前的史書不見記載,至宋代始稱為中秋節,以玩月宴飲為盛事。明清時期節日風俗內容大增,至今中秋節仍是人們普遍歡度的重大節日。贈送禮品以月餅為主。月餅,又稱“團圓餅”,是最有中秋表征的節物,一入八月市面上即應時出售,品種繁多。

舊時,仲秋之夜拜月、賞月的習俗十分流行。月亮升起時,人們在庭院中對月設香案,掛上月光兒,月光上印制的是一個類似嫦娥奔月的人物,稱作太陽星君,下面還有一小兔;然后擺上供品,供品有月餅、西瓜及其他一些水果,還要特別供上一捆青豆,是喂兔兒爺的。兔兒爺是身穿甲胄,兔面人身的泥塑,大小不等,有的騎虎,有的站立,中秋節兒童多買作玩具。布置完后,燒香禮拜。因為月屬陰,所以拜月的多是婦女,向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說法。老太太一邊磕頭一邊禱告:“八月十五月正圓,西瓜月餅敬老天,敬的老天心歡喜,一年四季保平安。”姑娘們則各自設月光兒拜月。微山湖區的拜月活動稱為“圓月”。太陽剛剛落山,同胞兄弟無論遠近都必須到父母家中團聚,共同等待月亮升起,焚香拜月,分吃月餅。兄弟中有外出未歸者,桌上亦必為之置碗筷,以示對游子的思念與祝福。以船為家者,拜月飲酒之前,要先在“將軍柱”前擺一碗酒祭祀船民信仰的“伙計神”,俗稱“敬伙計”。八月十五這天,湖區以村或船幫為單位,還要舉行隆重的祭湖儀式,祭祀的對象是湖神(俗稱大王、湖大王、將軍)等。祭品為鮮魚、活雞、整豬、整羊,豬要黑色,羊要白色,不許有雜毛,俗稱為“烏豬白羊”,鞭炮以頭數多為佳。祭時,將供品擺滿船頭,鞭炮加彩綢掛在大船桅桿上。點燃紙箔、鞭炮后,眾人長幼為序,向船跪拜,磕頭禱告,求大王、趕魚將軍保佑豐收。祭畢,人們在大船艙內分食供品。濰縣的拜月是大人小孩分別進行,大人們在院里,孩子們在大門前,他們有的在小板凳上放個“月兒”餅,有的手托“月鼓”餅,臂繞圓圈,謂之“圓月”,邊繞邊唱道:“圓月了,圓月了,一斗麥子一個了!”另一個兒童則手持一棵點燃的艾蒿,謂之蒿子燈,手臂繞動,一圈圈流星與圓月者相應和,玩過一會,再回家分吃月餅。拜月之后,全家人一邊吃月餅一邊賞月,有的還備有酒菜,許多地方也謂之“圓月”或“玩月”。

9、重陽節 九月九日為重陽節。魏文帝在《九日與鐘繇書》中說:“歲往月來,忽復九月九日,九為陽數,而日月并應,俗嘉其名。”重陽,又稱重九、九日。重陽之稱早見于戰國時期,屈原的《遠游》中就有“集重陽入帝宮兮”之句。據《西京雜記》記載,漢代九日已有飲菊酒、吃花糕、插茱萸的習俗,歷代相沿,亦稱此日為“茱萸節”、“菊花節”。

傳說汝南桓景跟隨道士賈長房游學,賈長房告訴桓景,九月九日家有災難,宜速回去,令家人各以囊系臂,登高飲菊酒,禍乃可消。桓景如其言,舉家登山,夕還,見雞犬牛羊暴死(見《續齊諧記》),后因襲成俗,登高成為節日主要內容,遂有“孟嘉落帽”、“白衣送酒”等佳話流傳。唐代登高、賞菊的習俗相當盛行,還以十日為小重陽,宋代以后則每況愈下,登高之類活動只在少數文人雅士中流行。

9、冬至 從冬至開始白晝漸長,民間以中午門前的日影為測標,說“過了冬,一天長一蔥”。所以又稱這天為“長至”。漢唐以來,宮女冬至后的女紅,每天要多用一根線。這也就是民間說的“吃了冬至飯,一天長一線”。從冬至開始就“入九”了,人們往往在這天畫一枝素梅,上有八十一個瓣,名為“九九消寒圖”,每天用紅色涂一瓣,涂盡就“出九”了,故而冬至又稱“數九”。

“冬至餛飩夏至面”,山東相當大的一部分地區這天要吃餛飩或者水餃。有的還要喝酒,據說喝酒是為了暖身子,吃餃子是怕凍掉耳朵,“餃兒”諧音“膠耳”。臨沂、鄒城、新泰等地有蒸冬的習俗。臨沂用五谷雜糧面蒸窩頭,鄒城蒸餑餑,傳說蒸冬是為了祈禱來年揚場時有風。民謠說:“蒸冬蒸冬,揚場有風。”古代蒸冬是為了慶賀陽至,冬至以后陽生,正如杜甫詩中所寫“冬至陽生春又來”。人們用糯米粉做成米丸,叫做團圓子或冬至團,以象征團圓。餑餑和蒸窩頭是團圓子的演變。

10、臘八節 十二月八日為臘八節。古代臘日沒有定期,到了晉代以后,都以十二月為臘月,所以,十二月八日稱為臘八。傳說佛祖釋迦牟尼于這天成道。為了紀念釋迦牟尼,北宋東京(開封)各大寺廟都在這天舉行浴佛會,做七寶五味粥,這種粥叫臘八粥,又叫佛粥。后來民間也做臘八粥,甚至朝廷也做臘八粥,以贈百官。山東各地臘八日吃臘八粥極為普遍。德州的臘八粥用八種糧食和果品制作,其中必定有棗,象征吉祥。臘八粥的棗是“早“,栗是“力”,就是早下力氣,爭取明年五谷豐收。要把臘八粥做得稠一些,粘糊糊的,粘是“連”的諧音,意味著連年豐收。黃河口墾荒人家,家有新婦,臘八日用黃米、紅棗制糕,名為“吃碗糕”。即墨把臘八節作為農家的節日,據說取自“七人八谷”,是對谷的紀念。 臘八節正是隆冬季節,天氣寒冷,俗話說:“臘八臘八,凍死叫化。”舊時,鄒平等地的地主為了表示對長工的仁慈,過了臘八節才行辭退,臨走時,贈送幾個臘八糕。

11、過小年 臘月二十三日為祀灶日,民間俗稱為“過小年”,亦稱小年、小年下、小年節。這天送灶神上天言事,稱為送灶、辭灶、醉司命。

祀灶是在二十三日晚間進行的。膠東地區灶神畫像貼在正屋東面的鍋灶墻上,兩旁有一幅“上天言好事,回宮降吉祥”對聯,橫批是“一家之主”。祭祀時,擺上糖瓜、果品和一碗面湯,然后燒香叩頭,把舊灶神揭下燒掉,這就是送灶王爺上天了。燒時要加一些谷草和雜糧,好給灶王喂馬。過去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說法,山東通常都由男人致祭,但在恩縣、博平等地卻是婦女率兒童焚香拜奠祀灶。舊灶燒了以后,有的把新灶當時貼上,有的則到除夕再貼,所以對聯又有“二十三日上天去,正月初一下界來”的詞句。

祀灶多用甜和黏的食品。普通用的是糖瓜、棗等,臨朐還用羊棗、柿餅,威海用糯米餅、小糖瓜,無棣、恩縣、博平、招遠、日照等地加用黍糕或棗糕,意思是粘住灶王的嘴,不讓他上天說壞話,或者是讓灶王的嘴甜,光說好話,所以成武等地稱此為“涂神口”,有的還真在灶神的嘴上或鍋灶門口粘上一小塊糖。也有的在灶門口抹點酒糟或酒,謂“醉司命”。

12、年除日 臘月的最后一天為除日,除日晚上叫除夕、大年夜、大節夜、大盡等,民間稱年三十、大年三十。除夕零點為兩年的分水嶺,俗語說:“一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年。”

除日的活動很多,主要有三個特點:一是響(放鞭炮),二是紅(貼春聯),三是火(點燈守歲)。

除日的主要活動是掛家堂字畫,貼春聯、年畫、窗花,祭天,請神,祭祀等。家堂(卷軸圖畫)、字畫要貼在堂屋正中。春聯的內容十分豐富,一般大門上貼的是“忠厚傳家遠,詩書繼世長”之類顯示門第家風的春聯,進門迎壁墻上要貼“抬頭見喜”、“萬象更新”之類的年關吉利的單聯,正房門上貼“國泰民安,人壽年豐”之類祈求福壽安康的對聯,中堂兩邊要貼“福如東海長流水,壽比南山不老松”之類的祝福祝壽的對聯。店鋪要貼“生意興隆通四海,財源茂盛達三江”之類寓意招財進寶的對聯,天地堂兩邊貼“晨昏三叩首,早晚一爐香”,宅神堂兩邊要貼“年年多吉慶,月月保平安,”灶君堂兩邊要貼“上天言好事,回宮降吉祥”之類祈求保佑的對聯。糧囤上貼“五谷豐登”、“糧食滿倉”,豬羊圈貼“六畜興旺”,牲口槽貼“騾馬滿槽”,大車上貼“日行千里路,夜行八百里”,其他地方還要貼“福”字(有些地方把“福”字倒貼,意為“福到了”)。魯西、長島和蓬萊沿海農村,家中有人去世,三年中不貼紅對聯,改用綠色對聯。日照沿海漁民除日午后到漁船貼對聯,將“招財進寶”合為一字,貼于船頭,五桅風船的桅桿上分別貼“大將軍八面威風”、“二將軍日行千里”、“三將軍隨后聽令”、“四將軍一路平安”、“五將軍馬到成功”。長島縣漁民除日早晨為漁船掛大吊子(長方形大旗)拉米旗,傍晚,到船上掛燈籠,設祭桌,敲鑼打鼓,放鞭炮,焚香紙,祭海龍王。山東各地都盛行貼年畫,年畫內容十分豐富,有各種故事如《唐僧取經》等,有歷史故事如《李自成》、《楚漢相爭》等,有戲曲故事如《回荊州》、《白蛇傳》等,還有山水畫等。年畫的形式有中堂、單開、四條屏等。在諸多的年畫中以雞畫、魚畫、娃娃畫較為普遍,因為雞表示吉祥,魚意味著錢糧有余,娃娃則象征人丁興旺。膠東、濱州、茌平等地幾乎家家貼窗花,窗花一般都是紅顏色,其內容因時而異。

頂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最新圖文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免费女人高潮流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影院| 无遮挡边吃奶边做刺激视频| 亚洲无线码一区二区三区| 性生交大全免费看| 亚洲av无码一区东京热久久| 免费无码成人av在线播| 久久久久人妻精品一区三寸蜜桃| 两个男人吮她的花蒂和奶水视频| 无码国产激情在线观看| 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国语自产少妇精品视频| 国产亚洲午夜高清国产拍精品| 欧美综合天天夜夜久久| 成人性生交大免费看| 中文午夜人妻无码看片| 国产精品亚洲а∨无码播放| 波多野结衣乳巨码无在线| 欧洲女人性开放免费网站 | 狠狠色婷婷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一本无码人妻在中文字幕免费| 少妇人妻偷人精品视频| 亚洲 日韩 欧美 成人 在线观看| 日日摸日日碰人妻无码| 狠狠色综合7777久夜色撩人| 玩弄白嫩少妇xxxxx性| 国产成人综合在线视频| 亲近乱子伦免费视频| 免费无码黄网站在线看| 无码日韩人妻精品久久蜜桃| 欧美人与动牲交a精品| 性色av免费观看| 欧美性bbbbbxxxxx4050免费看| 77777_亚洲午夜久久多人| 国产又粗又猛又黄又爽无遮挡| 九九久久自然熟的香蕉图片| 欧洲裸毛bbbbbxxxx| 日韩在线 | 中文| 国产乱妇无乱码大黄aa片| 国产国语在线播放视频| 亚洲精品成人无码中文毛片不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