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啤酒菌落總數國家標準
1、新國標對發酵及其配制酒分別進行了定義。發酵酒是以糧谷、水果、乳類等為主要原料,經發酵或部分發酵釀制而成的飲料酒。
配制酒是以發酵酒為酒基,加入可食用的輔料或食品添加劑,進行調配、混合或加工制成的,已改變了其原酒基風格的飲料酒。
2、新國標修改了標準名稱,除增加配制酒內容外,主要是將衛生標準提升為安全標準,更顯出標準的重要性和強制性。新國標取消了鉛的限量指標,修改了微生物限量指標。
3、原標準中熟啤酒(生啤酒)的微生物指標有3項,對產品的檢測主要是“菌落總數”和“大腸菌群”,因檢測方法、培養時間長,不能滿足產品銷售的要求。
一般未等檢驗結果確定,啤酒就出廠了。現在啤酒企業加強了衛生管理和微生物控制,這兩項指標不合格的可能性很小,市場樣品抽檢也如此,故這兩項指標被取消了。
4、而第3項微生物指標——腸道致病菌,之前要求檢測沙門氏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志賀氏菌,修訂后刪除了志賀氏菌,只需檢測前兩種菌,企業一般不進行這方面檢測,僅限送第三方檢測機構抽查。
5、此外,新國標還增加了標簽標識要求。 其中,應以“%vol”為單位標示酒精度;啤酒應標示原麥汁濃度,以“°P”為單位;果酒(葡萄酒除外)應標示原果汁含量。
在配料表中以“××%”表示;葡萄酒和其他酒精度大于等于10%vol的發酵酒及其配制酒可免于標示保質期。
2. 啤酒微生物指標國家標準
1.微生物限量
沙門氏菌,金黃色葡萄球菌:不得檢出。
2.標簽
應以“%vol”為單位標示酒精度。
應標示“過量飲酒有害健康”,可同時標示其他警示語。用玻璃瓶包裝的啤酒應標示如“切勿撞擊,防止爆瓶”等警示語。
葡萄酒和其他酒精度大于等于10%vol的發酵酒及其配制酒可免于標示保質期。
3. 啤酒菌落總數的合格范圍
一、農藥殘留檢驗
1.農殘快速檢測卡
農殘快速檢測卡是一種生化測定方法,利用酶抑制法,通過比色能夠快速測定果蔬中有機磷和氨基甲酸酯類農藥殘留。定性檢測,適用于大量樣品的初篩。
2.農藥殘留快速檢測儀
根據國標酶抑制率法原理,在一定條件下,有機磷和氨基甲酸酯類農藥對膽堿酯酶正常功能有抑制作用,其抑制率與農藥的濃度呈正相關。正常情況下,酶催化神經傳導代謝產物(乙酰膽堿)水解,其水解產物與顯色劑反應,產生黃色物質,用分光光度計在412nm處測定吸光度隨時間的變化值,計算出抑制率,通過抑制率可以判斷出樣品中是否有高劑量有機磷或氨基甲酸酯類農藥的存在并測定其含量。
二、獸藥殘留檢驗
1.瘦肉精檢測
1.1.膠體金速測卡
膠體金速測卡的檢測原理是競爭性免疫層析。可用于鹽酸克倫特羅、萊克多巴胺和沙丁胺醇的快速篩查。
1.2.瘦肉精快速檢測儀
瘦肉精快速檢測儀采用固相酶聯免疫吸附ELISA的原理,即酶聯免疫法;可定量快速檢測克倫特羅、萊克多巴胺、沙丁胺醇;瘦肉精快速檢測儀廣泛應用于養殖場、屠宰場、肉產品深加工企業、檢驗檢疫單位使用。
2.孔雀石綠、隱性孔雀石綠、結晶紫、隱性結晶紫檢測
2.1.膠體金速測卡
膠體金速測卡的檢測原理是競爭性免疫層析。可用于定性篩查,不能確定其精確含量。
2.2.快速檢測儀方法
快速檢測儀采用固相酶聯免疫吸附ELISA的原理,即酶聯免疫法。可定量快速檢測水產品中孔雀石綠藥物殘留量。
3.抗生素及其他藥物殘留快速檢測
藥物殘留快速檢測試劑盒:利用酶聯免疫原理制成相應檢測項目的檢測試劑盒,提取加樣后,使用酶標儀讀數,可以快速的對多種藥物殘留進行檢測。
三、非法添加物檢驗
1.蘇丹紅
1.1.蘇丹紅快速檢測卡
根據蘇丹紅等油溶性非食用色素的化學極性不同,通過展開劑在試紙上的展開距離不同來確定確定組分的存在。
1.2.酶聯免疫試劑盒
試劑盒采用免疫競爭法檢測蘇丹紅,樣品中的蘇丹紅最終反應生成顏色物質,用酶標儀讀數得出蘇丹紅含量。
2.三聚氰胺
三聚氰胺快速檢測試紙:基于膠體金免疫層析技術進行測定。具有操作簡單、檢測時間短的特點,適用于各類企業、檢測機構、監督部門對三聚氰胺殘留的現場快速檢測。
四、微生物檢驗
微生物快速檢測設備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
1.微生物快速測試片
微生物快速測試片由上下兩層薄膜組成,下層的聚乙烯薄膜上印有網格并覆蓋有細菌生長所需的培養基,上層為聚乙烯薄膜。使用時只需揭開上層薄膜,接種待測樣品稀釋液于下層培養基,放入培養箱培養計數即可。同時培養基中預置指示劑使目標菌落顯示特殊的顏色,方便準確判讀。產品包含菌落總數、大腸菌群、霉菌酵母以及多種致病菌的測試片。
微生物快速測試片可以大大縮短檢測時間、減少檢驗人員操作時間,并具有節省實驗水電消耗、減少人員操作誤差、替代玻璃器皿減少污染等特點。是受到廣泛認可的微生物快檢方法之一。
2.致病菌免疫檢測試劑盒
致病菌免疫檢測試劑盒基于底物的顯色反應,通過肉眼對顏色深淺的簡單確定即可完成準確判讀,縮短檢測時間,減少操作人員培訓時間和要求。
3.實時光電微生物快速檢測儀
實時光電微生物快速檢測儀是通過監控微生物生長代謝帶來的pH值改變及其他生物學反應來進行檢測盒判斷的。
設備可以有效減少檢測時間,幫助企業加快原料和產品的篩選,超限產品提前預警,減少庫存壓力。適用于菌落總數、大腸菌群、霉菌酵母以及多種致病菌的檢測。
4.致病菌分子檢測系統
致病菌分子檢測系統技術是DNA等溫擴增和生物熒光檢測技術的結合,可以全面提升操作簡便性,準確性檢測速度和性價比,使致病菌檢測簡單而純粹。
五、過敏原、轉基因檢測
1.食物過敏原檢測試劑條
食物過敏原檢測試劑條具有多條檢測線,可用于對清洗水和環境拭子的篩檢,確認是否存在少量或微量的過敏原。同時可以向用戶發出高陽性結果警告。樣品制備和測試不超過10分鐘,是過敏原現場控制的絕佳選擇。
2.食物過敏原檢測試劑盒
食物過敏原檢測試劑盒原理為夾心酶聯免疫試驗,可以快速篩檢食物原料、食品、CIP清洗水或環境樣品,確認是否存在目標食物過敏原。檢測只需要簡單的培訓和標準實驗室設備,可在提取后的30分鐘內獲得定量測試結果。
3.基于蛋白質檢測的轉基因食品測試
基于蛋白質檢測的轉基因食品測試方法主要采用的是ELISA、免疫試紙條、Westem印記技術等技術,針對特異性的蛋白質開發的快速檢測試紙或試劑盒產品。
4.基于核酸檢測的轉基因食品測試
基于核酸檢測的轉基因食品測試方法主要有普通PCR、實時熒光PCR、巢氏PCR、競爭性PCR、基因芯片技術。
六、毒素檢驗
1.霉菌毒素
霉菌毒素快速檢測試劑盒,大多數都是直接ELISA檢測,可以檢測黃曲霉毒素、黃曲霉毒素M1、脫氧雪腐鐮刀菌烯醇(DON)、伏馬毒素、赭曲霉毒素、T-2/HT-2、以及玉米赤霉烯酮等。試劑盒能在幾分鐘內將樣本和已知的毒素含量相比較得出結果。
2.水產品中的貝類毒素及組胺檢測
失憶性貝類毒素(ASP) 試劑盒、腹瀉性貝類中毒(DSP) 試劑盒、組胺檢測試劑盒均可以在較短的時間內提取并測定出含量。
七、食品摻假檢驗
1.甲醇
甲醇檢測試劑盒僅需10 分鐘,通過觀察顏色變化的現場檢測試劑盒,就可確定烈性酒、啤酒和葡萄酒中是否含有甲醇。
2. 大豆蛋白
微孔板檢測試劑盒可以用來量化食品中諸如大豆和小麥之類的摻假物質。大豆蛋白檢測試劑盒是一個定量的ELISA 試劑盒,專門檢測生食和熟食/罐頭食品,肉/肉類產品中的。
3.反芻動物副產品
反芻動物副產品檢測試紙條能在15 分鐘內讀取所提取樣本的試紙結果。可測出飼料和飼料補充物中的低達1%的反芻動物副產品,以及肉骨粉中的最低濃度低達2%的反芻動物副產品。
八、食品自身指標檢驗
目前國內有多加廠商研制出了多種食品指標檢測試劑盒及多功能食品安全檢測儀,可用于檢測食品中的農殘、甲醛、二氧化硫、亞硝酸鹽、吊白塊、蛋白質(乳及乳制品)、硝酸鹽(果蔬)、重金屬鉛(果蔬)、茶多酚、雙氧水、糖精鈉、芝麻油、過氧化值、過氧化苯甲酰、尿素、溴酸鉀、蜂蜜脯氨酸、蜂蜜中羥甲基糠醛、蜂蜜果糖、甲醇等多項指標。雖然產品的性能和結果的準確性有待提高,但是仍然可以作為快速檢測,指標初篩的有效手段加以應用。
九、表面潔凈度及清洗消毒效果檢驗
1.ATP實時熒光檢測系統
ATP實時熒光檢測系統通過檢測ATP的存在驗證清潔程度,防止肉眼無法辨別的食物殘留、過敏原微生物等引起的食品安全問題的發生。在ATP的檢測中,熒光反應所產生的光強與ATP的濃度成正比。
該系統操作簡便,只需使用配套涂抹棒涂抹采樣15秒,激活后震蕩,10秒左右即可讀取結果。
2.表面蛋白快速檢測棒
表面蛋白快速檢測棒應用蛋白質濃度檢測(BCA法),基于蛋白對二價銅離子的還原性,可以對照比色卡快速顯示半定量結果,判讀污染程度。該方法快速靈敏,穩定可靠且對不同種類蛋白質檢測變異系數小。
4. 食品菌落總數標準是多少
中菌落總數指標:
菌落總數是指在普通營養瓊脂培養基上生長出的菌落數。常用平皿菌落計數法測定食品中的活菌數,以菌落形成單位表示(conolyformingunit);簡稱cfu,一般以1g或1ml食品,或1cm2食品表面積所含有的細菌數來報告結果。
菌落總數具有兩個方面的食品意義,其一作為食品被污染,及清潔狀況的標志;其二可用來預測食品的可能存放的期限。
5. 啤酒菌落總數國家標準是多少
標準:
1、新國標對發酵及其配制酒分別進行了定義。發酵酒是以糧谷、水果、乳類等為主要原料,經發酵或部分發酵釀制而成的飲料酒。
配制酒是以發酵酒為酒基,加入可食用的輔料或食品添加劑,進行調配、混合或加工制成的,已改變了其原酒基風格的飲料酒。
2、新國標修改了標準名稱,除增加配制酒內容外,主要是將衛生標準提升為安全標準,更顯出標準的重要性和強制性。新國標取消了鉛的限量指標,修改了微生物限量指標。
3、原標準中熟啤酒(生啤酒)的微生物指標有3項,對產品的檢測主要是“菌落總數”和“大腸菌群”,因檢測方法、培養時間長,不能滿足產品銷售的要求。
一般未等檢驗結果確定,啤酒就出廠了。現在啤酒企業加強了衛生管理和微生物控制,這兩項指標不合格的可能性很小,市場樣品抽檢也如此,故這兩項指標被取消了。
4、而第3項微生物指標——腸道致病菌,之前要求檢測沙門氏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志賀氏菌,修訂后刪除了志賀氏菌,只需檢測前兩種菌,企業一般不進行這方面檢測,僅限送第三方檢測機構抽查。
5、此外,新國標還增加了標簽標識要求。 其中,應以“%vol”為單位標示酒精度;啤酒應標示原麥汁濃度,以“°P”為單位;果酒(葡萄酒除外)應標示原果汁含量。
在配料表中以“××%”表示;葡萄酒和其他酒精度大于等于10%vol的發酵酒及其配制酒可免于標示保質期。
6. 固體飲料菌落總數標準
這份新國標是2008年12月29日發布的,10月1日開始實施后將代替1996年實施的舊版國家標準。新國標增加了溴酸鹽以及銻、錳、鎳等3種金屬物質的限量指標。
據新國標的主要起草人介紹,正常情況下水中不含溴酸鹽,但普遍含有溴化物。當使用臭氧對水消毒時,溴化物與臭氧反應生成溴酸鹽。國際癌癥研究中心認為,溴酸鉀對實驗動物有致癌作用,由于對人的致癌作用還不能肯定,因此溴酸鹽被列為有可能致癌的物質。
世界衛生組織在《飲用水水質準則》規定溴酸鹽的暫行準則值為0.01mg/L,我國現行的《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也規定限值為0.01mg/L,與世衛組織的標準一致。
由于早期我國很少使用臭氧對水進行消毒,因此我國舊版國家標準并未規定溴酸鹽限量。但近年來,礦泉水企業普遍采用臭氧殺菌工藝,致使礦泉水含溴酸鹽問題出現。2008年,國家發布的新國標《飲用天然礦泉水》增加了溴酸鹽的限量指標:0.01mg/L。
除溴酸鹽限量指標外,新國標還規定,不得用容器將原水運至異地進行灌裝;對預包裝飲用天然礦泉水應標示水源點名稱;當氟含量大于1.0mg/L時,應標注“含氟”字樣;除非經國家有關部門審批認可,否則標簽上不得聲稱有醫療作用。
7. 飲料菌落總數國家標準
第一,明確純牛奶的標準
根據國家標準《GB25190-2010》和《GB19645-2010》的規定:滅菌乳中牛乳蛋白質含量應不低于2. 9克/100克,羊乳不低于2. 8克;并且純牛奶當中不允許添加任何食品添加劑。
第二, 根據自身條件和需求選擇牛奶
需要明確如下幾點:
1、巴氏殺菌奶與高溫滅菌奶
兩種牛奶均為百分百的純牛奶,區別在于兩者的消毒方式不同,也直接決定了兩者的保質期不同。
市面銷售的鮮牛奶主要選用巴氏消毒法滅菌,在70度上下的自然環境下消毒殺菌,可保留牛奶中的絕大多數營養成分。但由于低溫加熱只能殺滅部分細菌,所以它的保質期一般是3-7天,相對較短。
瓶裝或盒裝牛奶則是選用高溫或超高溫瞬時滅菌法,牛奶經過高溫加熱幾乎能殺死所有病菌,保質期也相對較長能達到6個月。但相對于巴氏殺菌,牛奶損失的營養成分也較多。
2、有機奶與舒化奶
有機奶較普通奶安全標準更高、價格更貴,但營養成分與普通純牛奶幾乎相同。
舒化奶即低乳糖牛奶,舒化即將牛奶中的乳糖分解為葡萄糖和半乳糖的過程。乳糖在人體內需要經過乳糖酶的分解才能被吸收,缺少乳糖酶的人群在攝入牛奶后,未被消化的乳糖直接進入大腸,刺激大腸蠕動加快,造成腹鳴、腹瀉等癥狀稱乳糖不耐受。
因此,舒化奶更適合乳糖不耐受人群,但營養成分與普通純牛奶幾乎相同。
3、全脂牛奶與脫脂牛奶
全脂牛奶脂溶性維生素豐富,富含共軛亞油酸等有益成分,因此奶香更濃郁,飲用后飽腹感更明顯。又因為價格更容易接受,因此市面銷售量較高的主要為全脂牛奶。
脫脂牛奶脂肪含量更低,因此熱量更少,更適合高脂血癥、脂肪性腹瀉人群,也更加受到減肥人群的青睞。但隨著脂肪含量的減低,脂溶性維生素也相對減少。
4、調制乳與復原乳
調制乳并非純牛奶,而是按照國家標準以不低于80%的生牛乳或復原乳為主要成分,再添加其他原料或營養強化劑,采用適當的滅菌工藝制成。一般在商品的外包裝上會注有調制乳,但可能字號較小。調制乳通常會為了改善口感增加一些原料或添加劑,最常見的有早餐奶、核桃奶、巧克力奶、香蕉牛奶等。
復原乳也叫還原奶,原料屬于乳制奶粉。在我國國家標準規定酸牛奶、滅菌奶及其他乳制品可以用復原乳作為原料。一般在商品的外包裝上,會注明復原乳幾個字。
5、含乳飲料與牛奶飲品
兩者幾乎相同,均指的是以乳或乳制品為原料,加入水、白砂糖、甜味劑及適量輔料配制或發酵而成的飲料制品,包括配制型含乳飲料、發酵型含乳飲料和乳酸菌飲料。
一定要注意的是,
它們是飲料,
而不是奶。
蛋白質含量最低僅為0.7g/100g不能作為奶制品選擇。含乳飲料由于其獨特的口感,非常受兒童及成人的歡迎。但其口感主要源于添加了額外的糖及添加劑,因此不建議選購。
第三,學會查看食品配料表
學會查看食品配料表,也是區分各種牛奶的有效方法。配料表中的配料順序是按配料含量由高到低排列的。
如果為純牛奶配料表應該只有一個,即鮮牛乳或滅菌乳字樣。
如果配料表羅列很多配料建議選擇第一位是鮮牛乳字樣的產品 ,其次選擇配料第一位為全脂乳粉的產品。
配料表第一位為水的奶制品,建議不要選擇。
8. 啤酒菌落總數國家標準表
標準:
1、新國標對發酵及其配制酒分別進行了定義。
發酵酒是以糧谷、水果、乳類等為主要原料,經發酵或部分發酵釀制而成的飲料酒;配制酒是以發酵酒為酒基,加入可食用的輔料或食品添加劑,進行調配、混合或加工制成的,已改變了其原酒基風格的飲料酒。2、新國標修改了標準名稱,除增加配制酒內容外,主要是將衛生標準提升為安全標準,更顯出標準的重要性和強制性。新國標取消了鉛的限量指標,修改了微生物限量指標。
3、原標準中熟啤酒(生啤酒)的微生物指標有3項,對產品的檢測主要是“菌落總數”和“大腸菌群”,因檢測方法、培養時間長,不能滿足產品銷售的要求,一般未等檢驗結果確定,啤酒就出廠了。現在啤酒企業加強了衛生管理和微生物控制,這兩項指標不合格的可能性很小,市場樣品抽檢也如此,故這兩項指標被取消了。
4、而第3項微生物指標——腸道致病菌,之前要求檢測沙門氏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志賀氏菌,修訂后刪除了志賀氏菌,只需檢測前兩種菌,企業一般不進行這方面檢測,僅限送第三方檢測機構抽查。
5、此外,新國標還增加了標簽標識要求。其中,應以“%vol”為單位標示酒精度;啤酒應標示原麥汁濃度,以“°P”為單位;果酒(葡萄酒除外)應標示原果汁含量,在配料表中以“××%”表示;葡萄酒和其他酒精度大于等于10%vol的發酵酒及其配制酒可免于標示保質期。
9. 葡萄酒菌落總數標準
一、白酒檢測項目主要有:感官、錳、鉛、酒精度、總酯、總酸、甲醇、雜醇油、氰化物、單體物質、固形物、食品添加劑等指標
二、啤酒檢測項目主要有:色度、酒精度、凈含量允許短額 、香氣和口味、外觀(透明度和濁度)、泡沫(形態、泡特性)、原麥汁濃度 、色度 、總酸、二氧化碳 、雙乙酰 、甲醛、鉛、菌落總數 、大腸菌群、沙門氏菌 、志賀氏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等指標
三、葡萄酒檢測項目主要有:感官、酒精度、總糖、滴定酸、揮發酸、游離二氧化硫、總二氧化硫、干浸出物、鐵、二氧化碳、菌落總數 、大腸菌群、腸道致病菌(沙門氏菌、志賀氏菌、金黃葡萄球菌)鉛、添加劑(苯甲酸、山梨酸、著色劑、甜味劑)等指標
四、黃酒檢測項目主要有: 感官、凈含量、總糖、非糖固形物、酒精度 、總酸 、氨基酸態氮 、揮發酯 、pH 、氧化鈣 、β-苯乙醇 稻米類黃酒檢驗項目 、食品添加劑(苯甲酸、山梨酸、糖精鈉、甜蜜素等)、黃曲霉毒素B1、鉛、菌落總數、大腸菌群等指標
五、米酒檢測項目主要有:酒精度、苯甲酸、山梨酸、糖精鈉、環己基氨基磺酸鈉等指標
六、蒸餾酒檢測項目主要有:甲醛、鉛、 糖精鈉 、 甜蜜素 、 酒精度 、氰化物等指標
七、果酒檢測項目主要有:酒精度、干浸出物、總二氧化硫、鉛、苯甲酸、山梨酸等指標
10. 國家食品菌落總數檢測標準
菌落總數:評價水質清潔的參考指標。菌落總數增多說明水被污染,但不能識別其來源,必須結合大腸菌群指標來判斷污染來源及安全程度。國家標準規定每 ml生活飲用水中菌落總數不能超過100CFU。
11. 啤酒菌落總數國家標準最新
一、感官指標。
食品(包括原料和加工制品)都具有色、香、味、形、性狀,食品性狀不同,其品質也不同,可以通過感官進行鑒別。
一般食品的性狀多是用文字作定性的描述,進行鑒別時,也多是憑經驗來評定。但是人的感覺器官由于受到生理、經驗和環境等因素的影響,認識和判別能力均可能出現差異,因而必須對某些食品的感官性狀,制定出相應的標準。
如新鮮水果和蔬菜(主要是果蔬類,如西紅柿)的成熟度,以色度作比較;淀粉的白度,以光的反射率來檢查;酒的香氣,以確定出的成分來鑒別等等。
對食品的感官檢驗,包括檢查食品的顏色、氣味和組織形態三個方面。
1、看食品的顏色:食品都具有特定的色澤,如食品顏色異常,非常鮮艷,可能加入了非食用色素或加入了過量的食用色素所致;如食品顏色較正常顏色變淡,可能是摻入了其他物質或者食品本身或原料變質發霉。
2、聞嘗食品的氣味或口味:食品都具有各自的氣味和口味,如山楂很酸,啤酒辛澀。聞嘗食品有無異常氣味和口味,可以為食品是否純正提供依據,如品嘗到味精有咸味,可以判定在味精中摻入了食鹽。
3、觀察食品的組織狀態:食品均有本身的組織形態,有的呈固體、液體或粉末狀;有的圓,有的扁,有的有棱有角;有的軟,有的硬。如正常的木耳為革質,脆而彈性差,手感不硬,而摻了糖或摻了堿的木耳,手摸發軟而不脆。
二、理化指標。
食品是否符合食用要求,往往要通過理化分析,才能確認。
食品的內在質量,包括物理性狀、有效成分和雜質等。理想的食品應當是無毒、無害而有營養的物品。要避免或減少食品加工過程中可能出現的有毒、有害物質,一般食品都根據不同的食用要求定出理化指標,根據不同的品類,訂出所含有毒有害物質的限量。
確認食品內在質量的理化分析方法,因采用的手段和人員素質的差別可能會得出不同的結論。為了避免爭議,對有關的分析方法,使用的儀器、試劑、操作步驟等,均要作出統一規定。我國食品專業理化指標的測定方法,都是按照衛生部頒發的《食品衛生檢驗方法(理化部分)》執行。
三、微生物指標
微生物種類很多,對人有利的有酵母菌、乳酸菌等;對人有毒有害的有結核菌、葡萄球菌等。
所有微生物的生存和繁殖都需要一定的水、空氣、溫度和養分,而凡是食品都具備這些條件,因此食品很容易寄生和繁殖各種微生物。
食品衛生標準中所規定的微生物指標,一般是指應加以控制或限制的含菌種類和數量,如大腸菌群、致病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