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啤酒廢水處理工藝,用UASB+接觸氧化池工藝的特點是啥,請說詳細一些 還有說一下啤酒廢水的特點
啤酒廢水的水質特點是CODcr高,約1000--2000mg/L;BOD5高,SS高,約有600--800mg/L.廢水B/C比值高,可生化性強。啤酒廢水處理主要采用好氧處理的技術,如活性污泥法、高負荷生物過濾法和接觸氧化法、SBR和氧化溝處理工藝等。
由于啤酒廢水進水CODc,濃度高,所以一般采用二級接觸氧化工藝,采用接觸氧化工藝代替傳統的活性污泥法,可以防止高糖含量廢水易引起污泥膨脹的現象,并且不用投配N、P營養。用生物接觸氧化法,可以選擇的負荷范圍是1.0—1.5kSBODs/(1213.d);用鼓風曝氣,每去除lkgBOD5約需空氣80m3。
UASB其實是升流式厭氧反應器,它的特點是工藝結構緊湊, 處理能力大, 無機械攪拌裝置, 處理效果好及投資省等特點,能負荷污水高COD值的沖擊,反應器內 以甲烷菌為主體的厭氧微生物形成了粒徑為 1~ 5mm的顆粒污泥, 即污泥的顆粒化是 UASB的基本特征。
接觸氧化池工藝是常規的好氧生化過程,進一步降低COD等。
二、求釀酒的方法
我國生產白酒方法有固態法、半固態法和液態法。固態法是指固態醅發酵、固態蒸餾;半固態法是指固態醅發酵、液態蒸餾;液態法是指液態發酵、液態蒸餾。 一般情況下用傳統工藝則要把糧食浸泡、初蒸、燜糧、復蒸、攤涼、加曲裝箱培菌、配糟、裝桶發酵、蒸餾、成品酒。新工藝釀酒則直接用生糧食+水+酒曲發酵、蒸餾、成品酒。新工藝比較簡單,主要取決于酒曲(新工藝酒曲可以生料發酵,減少中間環節,節約時間、燃料費、人工費) 新工藝第一步:按配比糧食+酒曲+水(標準配比:100:0.8:280;熟料配比:100:0.6:100-200;甜酒配比:100:0.6) 第二步:發酵7-15天(前三天每天攪三次,后三天每天兩次,第七天加膠袋密封,以后每隔一天攪一次。發酵時室溫應保持在21-26度之間,溫度太底發酵慢不完全,溫度高容易酸敗。發酵好的標準為:無氣泡產生,無爆裂聲;物料分層,液面青黃色透明;用火接近液面不熄滅,手抓物料不發粘,測物料的品溫基本與室溫相同。用低度酒度計測量大米酒度達到8-12度,雜糧2-5度) 第三步:蒸酒(注意控制火候的大小:大、中、大;蒸酒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溫度在78.3度以下,接頭酒100斤糧掐頭0.5斤單獨接出(頭酒不能喝),第二階段溫度在78.3-95度之間,這是理想的商品酒,50度以上;第三階段溫度在100度左右,尾酒可與頭酒放一起。每個地方的喝酒的口感都不同,可根據當地飲酒情況來調制。
三、請問香檳的釀造工藝和葡萄酒有什么區別?
香檳和普通的葡萄酒釀造過程大致類似。
一、采收
紅白葡萄都適合制造起泡酒。但必須非常注意保持葡萄的完整,一定要人工采收。
二、榨汁
為了避免釋出紅葡萄的顏色,起泡酒通常都是使用完整的葡萄串直接榨汁,壓力必須非常的輕柔。
三、發酵
和白酒的發酵沒有差別,須低溫緩慢進行。
四、培養
在瓶中二次發酵之前需先進行酒質的穩定并去除沉淀雜質,二次發酵前釀酒師常會混和不同產區和年份的葡萄酒以調配出所要的口味。
五、添加糖份
酒精發酵的過程會產生二氧化碳,起泡酒的原理即在釀好的酒中加入糖和酵母在封閉的容器中進行第二次酒精發酵,發酵過程產生的二氧化碳被關在瓶中成為酒中氣泡的來源。
六、二次發酵
瓶中二次發酵:添加糖和酵母的葡萄酒裝入瓶中后即開始二次發酵,發酵溫度必須很低氣泡和酒香才會細致,約維持在10oC左右最佳。發酵結束之后,死掉的酵母會沉淀瓶底,然后進行數個月或數年的瓶中培養。
酒槽二次發酵:二次發酵也可以在密閉的酒槽中進行,比較容易,也節省成本,但比較難產生細致的氣泡。
七、搖瓶
瓶中發酵后沉淀于瓶底的死酵母等雜質必須從瓶中除去。香 檳區的傳統是由搖瓶工人每日旋轉(1/8圈)且抬高倒插于人字形架上的瓶子,約三星期后,所有的沉積物會完全堆積到瓶口,此時即可開瓶去除酒渣。
八、開瓶去除酒渣
為了自瓶口除去沉淀物而不影響起泡酒,動作必須非常熟練才能勝任。較現代的方法是將瓶口插入-30oC的鹽水中讓瓶口的酒渣結成冰塊,然后再開瓶利用瓶中的壓力把冰塊推出瓶外。
九、補充和加糖
去酒渣的過程會損失一小部份的起泡酒,必須再補充,同時還要依不同甜度的起泡酒加入不同份量的糖,brut型的糖份在15g/l以下,半干型(demi-sec)則介于33和50g/l之間。
四、釀酒過程中怎樣讓酒清澈
先將葡萄酒放入透明容器中沉淀1周,到時候會發現容器中會有兩層,上層是清澈的酒,下層是渾濁的。我已采用該步驟,但清澈的少,混濁的多,下面就進行過濾如果過濾速度慢就抽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