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以上兩例消費者態度變化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第一種看法認為,態度主要是情感的表現,或反映的是人們的一種好惡觀。前面介紹的瑟斯頓以及賴茨曼對態度的定義就反映了這種觀點。第二種看法認為,態度是情感和認知的統一。美國學者羅森伯格寫道:“對于態度客體的情感反應,是以對客體進行評價所持的信念或知識為依據的,所以,態度既有情感成份又有認知成份。”第三種看法則將態度視為由情感、認知和行為構成的綜合體。前述克雷奇、弗里德曼等人對態度下的定義就反映了這種觀點。
一位母親在報紙上看到“× 教授表示初生嬰兒不宜喂食蜂蜜”的報道,聯想起她天天給寶寶吃的 × 品牌的米粉恰好是含有蜂蜜的,于是她非常擔心地打電話到該公司咨詢。接電話的人帶著“你真沒知識,連這都不懂”的態度答復她,似乎認為她所問的問題非常愚蠢。對方不但指責 × 教授信口胡說,最后還用相當自滿的口氣說:“我們的東西一定沒問題。”這位年輕母親不但大失所望(沒有解開她的疑惑),而且受了一肚子氣(對方的態度與口氣不友善),使她對該品牌信心大失,不但立即更換品牌,還逢人就數落該品牌不好。
某啤酒廠發生了一起啤酒瓶爆炸事件,事后好幾位消費者和經銷商打電話到該廠詢問真相,卻發現電話分別由不同的人接聽,回答的答案也莫衷一是,令人無所適從,未能有效解除他們心中的疑慮與不安。對方只是站在廠商的立場上,辯稱所有產品都經過了嚴格的生產程序(非事實性陳述)、消費者協會的處置有失公允(與消費者信服的團體對抗),以及同業者惡意中傷(與消費者自身并不相關)。這些消費者和經銷商在得不到滿意的答復后紛紛更換品牌,一來求心安,二來表達對該廠的不滿。
根據上述兩則案例,討論:
(1)以上兩例消費者態度變化的直接原因是什么?給企業造成的損失是什么?
(2)你認為上述情況應如何妥善處理。
本次案例分析以10分的成績計入課程形成性考核成績。
二、什么是案例分析?案例分析的目的是什么?(經濟類)
??案例分析(CASE STUDY):就是通過對某個企業在特定時期的分析,為企業制定下一步應采取的行動。比如分析企業現在的產品特性和競爭情況,給企業的產品做市場定位,確訂下一步的營銷策略。或根據企業的現金流,為企業制訂融資計劃(比如借錢還是發股票)。
??。。。。
分析的目的,就是讓學習的人掌握在什么情況下,應該如何考慮問題(找到事件的重點,重要影響因素等),最終如何制訂出相應的戰略。
進行案例分析一般而言有幾步:1)說明企業的現狀,擺明你認為現在企業經營的方式(或采用的策略)有沒有問題,如果有,問題在哪里;說明影響企業進一步發展的因素都是什么等等。
??分析時要看你做的是哪方面的案例,不同方面的案例分析重點是不同的,財務案例和營銷案例分析的方面肯定不同。2)你學過的哪些理論是可以在這里用的。不是讓你抖書包,你寫明你要用哪些理論做下一步分析就行了。比如你想用SWOT分析,寫明企業現在的優勢、劣勢、目標各是什么。
??3)你覺得企業下一步應該采取什么樣的策略(或戰略)。4)如果企業現行戰略沒有問題,那么用你學過的理論說明它的戰略為什么有效,然后介紹一下戰略的實際效果。
一般有這些內容也就差不多了。
三、實地分析和案例分析的區別?
簡單地說實地分析是理性的;案例分析是感性的。
案例分析是感性的,它是通過實際事例,分析問題、通過現象看本質,再解決問題、得到推廣到其他案例上后的一般解決方法。實證研究是理性的,它是通過反復實驗、論證,得到結論。它的特點是邏輯嚴謹。但很可能脫離實際,可操作性比著案例分析來的小。我的答案對你有用的話請點好評哦~
四、會計案例分析怎么分析?
主要看你們的合同是怎么簽的。如果合同上明確說明242美元/公噸貨物時不含任何稅費的,相關稅費另計,那么,外商的要求是合理的。否則,出口捐稅應由美方承擔。美方要求絕對不合理。至于簽證費,與銷售業務無關,是誰簽證,理應由誰承擔,除非另簽合同表明該簽證費由誰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