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朝鮮人在中國吃飯
世界上,凡是有華人甚至沒有華人的地方,都能夠見到中國飲食文化的影響。那么,中國的烹飪原料、烹飪技法、傳統食品、食風食俗等等,又是怎樣傳播到世界各地去的呢﹖
早在秦漢時期,中國就開始了飲食文化的對外傳播。據《史記》、《漢書》等記載,西漢張騫出使西域時,就通過絲綢之路同中亞各國開展了經濟和文化的交流活動。張騫等人除了從西域引進了胡瓜、胡桃、胡荽、胡麻、胡蘿卜、石榴等物產外,也把中原的桃、李、杏、梨、姜、茶葉等物產以及飲食文化傳到了西域。今天在原西域地區的漢墓出土文物中,就有來自中原的木制筷子。我國傳統燒烤技術中有一種啖炙法,也很早通過絲綢之路傳到了中亞和西亞,最終在當地形成了人們喜歡吃的烤羊肉串。
比西北絲綢之路還要早一些的西南絲綢之路,北起西南重鎮成都,途經云南到達中南半島緬甸和印度。這條絲綢之路在漢代同樣發揮著對外傳播飲食文化的作用。例如,東漢建武年間,漢光武帝劉秀派伏波將軍馬援南征,到達交趾今越南 一帶。當時,大批的漢朝官兵在交趾等地筑城居住,將中國農歷五月初五端午節吃粽子等食俗帶到了交趾等地。所以,至今越南和東南亞各國仍然保留著吃粽子的習俗。
此外,我國的飲食文化對朝鮮的影響也很大,這種情況大概始于秦代。據《漢書》等記載,秦代時“燕、齊、趙民避地朝鮮數萬口。”這么多的中國居民來到朝鮮,自然會把中國的飲食文化帶到朝鮮。漢代的時候,中國人衛滿曾一度在朝鮮稱王,此時中國的飲食文化對朝鮮的影響最深。朝鮮習慣使用筷子吃飯,朝鮮人使用的烹飪原料、朝鮮人在飯菜的搭配上,都明顯地帶有中國的特色。甚至在烹飪理論上,朝鮮也講究中國的“五味”、“五色”等說法。
受中國飲食文化影響更大的國家是日本。公元8世紀中葉,唐朝高僧鑒真東渡日本,帶去了大量的中國食品,如干薄餅、干蒸餅、胡餅等糕點,還有制造這些糕點的工具和技術。日本人稱這些中國點心為果子,并依樣仿造。當時在日本市場上能夠買到的唐果子就有20多種。
鑒真東渡還把中國的飲食文化帶到了日本,日本人吃飯時使用筷子就是受中國的影響。唐代時,在中國的日本留學生還幾乎把中國的全套歲時食俗帶回了本國,如元旦飲屠蘇酒,正月初七吃七種菜,三月上巳擺曲水宴,五月初五飲菖蒲酒,九月初九飲菊花酒等等。其中,端午節的粽子在引入日本后,日本人又根據自己的飲食習慣作了一些改進,并發展出若干品種,如道喜粽、飴粽、葛粽、朝比奈粽等等。唐代時,日本還從中國傳入了面條、饅頭、餃子、餛飩和制醬法等等。
中國菜對日本菜的影響很大。17世紀中葉,清代中國僧人黃檗宗將素食菜肴帶到日本,被日本人稱之為“普茶料理”。后來又有一種中國民間的葷素菜肴傳到日本,稱為“卓袱料理”。“卓袱料理”對日本的餐飲業影響很大,它的代表菜如“胡麻豆腐”、“松肉湯”等,至今還列在日本一些餐館的菜譜上。
日本人調味時經常使用的醬油、醋、豆豉、紅曲以及日本人經常食用的豆腐、酸飯團、梅干、清酒等等,都來源于中國。饒有趣味的是,日本人稱豆醬為唐醬,蠶豆為唐豇,辣椒為唐辛子,蘿卜為唐物,花生為南京豆,豆腐皮為湯皮等等。為了紀念傳播中國飲食文化的日本人,日本還將一些引進的中國食品以傳播者的名字命名。如明朝萬歷年間,日本僧人澤庵學習中國烹飪,用蘿卜拌上鹽和米糠進行腌漬,日本人便將其稱之為澤庵漬。清朝順治年間,另一位日本僧人隱元從中國傳入菜豆,日本人便稱之為隱元豆。
除了西北絲綢之路和西南絲綢之路之外,還有一條海上絲綢之路,它擴大了中國飲食文化在世界上的影響。
泰國地處海上絲綢之路的要沖,加上和我國便利的陸上交通,因此兩國交往甚多。泰國人自唐代以來便和中國的漢族交往頻繁,公元9~10世紀,我國廣東、福建、云南等地的居民大批移居東南亞,其中很多人在泰國定居,中國的飲食文化對當地的影響很大,以致于泰國人的米食、掛面、豆豉、干肉、臘腸、腌魚以及就餐用的羹匙等等,都和中國內地的有許多共同之處。
在中國的陶瓷傳入泰國之前,當地人多以植物葉子作為餐具。隨著中國瓷器的傳入,當地人有了精美實用的餐飲器具,這使當地居民的生活習俗大為改觀。同時,中國移民還把制糖、制茶、豆制品加工等生產技術帶到了泰國,促進了當地食品業的發展。
中國飲食文化對緬甸、老撾、柬埔寨等國的影響也很大,其中以緬甸較為突出。公元14世紀初,元朝軍隊深入緬甸,駐防達20年之久。同時,許多中國商人也旅居緬甸,給當地人的飲食生活帶來很大的變革。由于這些中國商人多來自福建,所以緬語中與飲食文化有關的名詞,不少是用福建方言來拼寫的,像筷子、豆腐、荔枝、油炸檜油條 等等。
距離中國稍遠的幾個東南亞島國,像菲律賓、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等,受中國飲食文化的影響也不小。
菲律賓人從中國引進了白菜、菠菜、芹菜、萵苣、大辣椒、花生、大豆、梨、柿、柑桔、石榴、水蜜桃、香蕉、檸檬等蔬菜和水果,菲律賓人還愛吃中國的飯菜,如餛飩、米線、春餅、叉燒包、雜碎、烤乳豬等,日常飲食則離不開米粉、面干、豆干、豆豉等,使用的炊具也是中國式的尖底鍋和小煎平鍋。菲律賓人特別愛吃粽子,他們不但端午節吃,圣誕節也吃,平時還把粽子當成風味小吃。菲律賓的粽子,造型依照中國古制,呈長條形,而味道則很像浙江嘉興的粽子。
馬來西亞在飲食文化上也受到中國的影響。據考證,馬來人的祖先主要是來自我國云南一帶種植水稻的民族,馬來人的某些食俗同這些先民大有關系。例如,馬來人的大米從種植到收獲,都有類似中國古代的祭祀活動和禮儀。馬來菜的烹制方法和中國菜相似。馬來語中稱作“塔夫”的中國豆腐,在當地十分受人喜愛,有些地方還把豆腐的色、香、味揉和在本土傳統的咖喱菜中。
中國的飲食文化對印度尼西亞的影響歷史悠久。歷代來到印度尼西亞的中國移民,向當地人提供了釀酒、制茶、制糖、榨油、水田養魚等技術,并把中國的大豆、扁豆、綠豆、花生、豆腐、豆芽、醬油、粉絲、米粉、面條等引入印度尼西亞,極大地豐富了當地人的飲食生活。
茶作為中國飲食文化的一項重要內容,對世界各國的影響最大。各國語言中的“茶”和“茶葉”這兩個詞的發音,都是從漢語演變而來的。中國的茶改變了許多外國人的飲食習俗,例如,英國人由于中國的茶而養成了喝下午茶的習慣,而日本人則由于中國的茶而形成了獨具特色的“茶道”。
2. 朝鮮人能吃飽飯嗎
50年代的人能吃飽飯嗎?
50年代剛剛解放。新中國也剛剛成立。整個中國大地。剛從戰火的廢墟當中走出來。又遇上了朝鮮戰爭。那個時候可能有一部分人是吃不飽飯的。但是比起國民黨時期的話,老百姓的日子應該是好過多了。首先不用打仗了安全了。國家和老百姓都處在一個和平的發展時期。
3. 朝鮮人 在中國
朝鮮族192萬人。吉林省占97.1%,最大的聚居區是延邊朝鮮族自治州。其余分布在黑、遼等省。是1719世紀中葉起至20世紀初從鄰國朝鮮遷居中國的民族。朝鮮族擅長在寒冷的北方種植水稻,對我國東北水田開發有所貢獻。朝鮮族早在15世紀時就創造了文字,由40個音素字母拼寫迭成方塊形文字。朝鮮族語言屬阿爾泰語系。文化教育較發達,人們喜好本民族歌舞及摔跤、蕩秋千、壓跳板等體育活動。朝鮮族喜著素白色服裝。特色食品冷面、泡菜。宗教信仰有基督教和信奉孔孟的儒教。民風尊老愛幼、講禮貌、講衛生。
4. 中國人去朝鮮生活
每個國家女人都有自己的特點,比如日本女人溫柔顧家,歐美女人獨立。朝鮮女人也有自己的特點。朝鮮女人的特點,非常受中國男性歡迎。很多中國男性,都希望娶朝鮮女人。那么,朝鮮女人有哪些特點呢?顏值和身材就不用說了,朝鮮女人的顏值水平偏高,身材嬌小玲瓏,符合亞洲男人的審美。
朝鮮女人值得稱道的地方,在于其生活品行。朝鮮女人結婚之后,非常喜歡做飯。朝鮮女人從小就會學著做飯。結婚之后,朝鮮男人不會進廚房,廚房是女人的天下。朝鮮人收入不高,日子過得緊巴巴,所以基本不會下館子。他們一日三餐,一般在家里解決。做飯成為朝鮮女人每天的必修課。雖然做飯很簡單,但日復一日做飯,也很辛苦。朝鮮女人卻任勞任怨,從不抱怨。
朝鮮女人不喜歡逛街,在我國很多女人喜歡約上閨蜜,在商場各種買買買。朝鮮人家里普遍沒有閑錢,沒有錢到商場消費。所以,朝鮮女人很少去商場購物。朝鮮很少見到商業街,很多大型商場,需要用外匯購物。朝鮮女人購物,都是購買生活日用品,柴米油鹽之類的東西。她們最喜歡逛的商店,是憑票購物的國營商店。在國營商店憑票購物,價格低廉。
總的來說,朝鮮女人大多勤儉持家,不該花的錢,她們不會亂花。朝鮮女人還有個特點是結婚后,不會提出離婚。在我國不少女人提出離婚,很多時候是因為經濟條件。因為男人掙錢不多。朝鮮男人工資普遍不高,掙錢很少。但朝鮮女人不會因為這個原因離婚。
如果自己男人掙錢不多,朝鮮女人首先想到的不是離婚,而是自己掙錢補貼家用。所以在朝鮮出現了大量女人擺攤的現象
5. 朝鮮人怎么吃飯
赴朝鮮旅游都是朝方包餐,到指定餐館用餐,費用含在團費里,不需要游客單獨支付。在朝鮮自費吃飯,這個基本沒什么機會的說,真要是出去吃,價格差距很大,看吃什么。比如,在平壤站門口的售貨亭買個餅、年糕什么的,幾塊錢就夠;去海棠花吃鐵板燒,30美金一位起價。
6. 朝鮮人在中國吃飯怎么說
曾經在上大學時,有位教授表示,這輩子想去的地方不多,朝鮮就是其中一個!對于朝鮮這個國家而言,往往都充滿了神秘色彩。
旅游隨著經濟的開放,朝鮮的旅游變得越來越火熱,要是沒有疫情,估計旅游會成為當地的最主要收入。萊垍頭條
朋友老王就去過一次朝鮮旅游,老王表示,要不是地圖上顯示是國外,他還以為自己回到了90年代。萊垍頭條
作為旅游,最重要的除了看風景之外,自然就是品嘗當地的特色美食,老王在朝鮮旅游也是如此,入住的是本地的一家酒店,能夠選擇的很少,要按照當地的導游對酒店進行選擇。頭條萊垍
在酒店里放完行李之后,老王就迫不及待地要去品嘗美食了,走在朝鮮城市的大街上,能夠看到的餐館并不多,不像國內,一條街上60%都是餐館,而在朝鮮一條街上卻只有一兩家是餐館。垍頭條萊
很多店鋪都是大門緊閉,充滿了一股神秘感。萊垍頭條
老王按照導游的安排去了酒店,感受了一下當地的奢華大餐,8位中國游客,大家總計消費近2千元,果然是不管去哪里,景區消費就是貴!萊垍頭條
根據導游介紹,這頓飯吃的是銅碗飯,這個銅碗飯據說是古代朝鮮王室用餐標準。每個人面前擺滿了九個大小不一的銅碗,而且這個銅碗是鍍金的,看起來像是金飯碗。條萊垍頭
9個銅碗里面會裝上各種不一樣的小菜,有泡菜,有涼菜,有熱菜,然后還有一碗是米飯和湯,就這個9個碗,這一桌人就花掉了2千元。垍頭條萊
食材很普通,菜品分量少,老王并沒有吃飽。這2千塊錢,老王覺得有點不值,2千元的價格,雖然食材很普通,但是當地人卻難以消費。條萊垍頭
本地導游介紹,本地人很少外出消費,除非是紅白喜事,有人宴請,大家一般都習慣在家里做飯吃。萊垍頭條
中午沒吃飽,那么晚上自然要好好犒勞下,導游可能是為了拿提成,還想讓老王去吃中午的銅碗飯,但是被全部游客否決了。萊垍頭條
大家都不想去,于是導游帶著大家去了另外一家酒店就餐。垍頭條萊
在朝鮮,啤酒是人們在晚餐時最愛喝的飲料,但是啤酒的價格卻是比較昂貴,一瓶啤酒需要近20塊錢,來都來了,眾人也沒怎么糾結價格,直接叫來了6瓶啤酒。萊垍頭條
菜品也很普通,朝鮮人也很喜歡吃花生米下酒,只是這個花生米廚師手藝不太行,都炸黑了。頭條萊垍
除了花生米之外,還有一個本地的特色蛋湯,有泡菜,鹵牛肉,冷面等13個菜品,這一頓花費又是近2千元。萊垍頭條
朝鮮人非常喜歡吃冷面,冷面的口味也很多,有各種各樣的調料,8個人點了兩份涼面,最后還是沒怎么吃飽。其他菜品都不太合口味,除了那個炸黑了的花生米。萊垍頭條
第二天大家又去一家烤肉店就餐,一頓飯下來花費更是不菲。萊垍頭條
在朝鮮的街頭逛了幾圈,老王發現,街邊的小吃美食店很少,擺攤售賣小吃的情況更是看不見,在街頭唯一能夠經常看見的便是行色匆匆的路人。萊垍頭條
朝鮮的神秘感,對于去了一次的老王而言,也沒啥神秘了,就是一個慢生活節奏的城市,人們不需要為工作擔憂,不需要為飲食擔憂,但是也沒有太大的欲望,沒有人想著辭去工作去創業開店,大家更多的是一種歲月靜好的心態。萊垍頭條
在如今快節奏的社會里,朝鮮有著其獨特的魅力,或許這就是為何大家想去那里看一看的原因所在。條萊垍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