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KK音標和國際音標的異同?
kk音標、國際音標的主要區別如下:
1、音標的來源出處不同
KK音標(美式音標
)——作者為John S. Kenyon & Thomas A. Knott 。
Kenyon與Knott二位僅將IPA所編的描述美國英語的發音辭典(A Pronouncing Dictionary of American English 1944,1953)中適用于美式英語的符號截取出來,再加上美音特有的兒音, 變成了美式英語的KK音標。
國際音標——(英語InternationalPhonetic Alphabet,縮寫:IPA),早期又稱萬國音標,是一套以拉丁字母為基礎,由國際語音學學會設計來作為口語聲音的標準化標示方法,用來標音的系統。
2、適用對象不同
KK音標——即美式音標,其是一套最常用的也是最權威的美式英語注音法,所以人們把美語標準發音慣稱為KK音標。日常生活中把KK音標當作美式音標的代表。
國際音標——使用者有語言學家、言語治療學家、外語教師、歌手、辭書學家和翻譯學家等人。
國際音標遵循“一音一符,一符一音”的原則,最初用于為西方語言、非洲語言等的標音。經過多年發展,在中國語言學者趙元任
等人的努力下,國際音標逐漸完善(改進了國際音標的聲調符號,添入了舌尖元音音標等),已可為漢語等東方語言注音。
擴展資料:
英語中所用到的“國際音標”稱為英語國際音標,其僅為國際音標中用于英語的一部分。前者包含于后者之中,二者屬于從屬關系。
音標標音方法:
1、嚴式標音
所謂嚴式標音,就是出現什么音素
就記錄什么音素,有什么伴隨現象就記錄什么伴隨現象。無論什么音素和什么伴隨現象都不放過,也就是最忠實、最細致的記錄語音的原貌。所以,嚴式標音又稱為“音素標音”。
嚴式標音使用的音標很多,對語音的刻畫描寫很細致,大多是在調查第一手材料時使用,在其它場合只是間或使用。嚴式音標使用方括號
表示。
2、寬式標音
所謂寬式標音,是在嚴式標音的基礎上,整理出一種語音的音位系統,然后按音位來標記語音,也就是只記音位,不記音位變體及其它非本質的伴隨現象。因此,寬式標音又稱為“音位標音”。
例如,現代漢語
中,舌面低元音有[ε]、[?]、[a]、[ɑ]等多個,用寬式標音只用/a/就可以了。用寬式標音,可以把音標數目限制在有限范圍之內,因而能把一種語言或方言的音系反映得簡明清晰。寬式音標使用斜杠表示。
KK是什么東西啊
KK(Kenyon and Knott)是《美式英語發音辭典》(A Pronouncing Dictionary of American English)的俗稱。此本辭典在1944年首次出版,兩位作者John Samuel Kenyon及Thomas A. Knott的姓都是以K開頭的,所以此辭典所使用的音標一般稱為KK音標。
KK是一種美式英語發音的音素音標,它所使用的符號大部分與IPA相符。因為它是寬式音標,toe的長o復合元音只以一個[o]表示,而不是[o]。
KK和IPA有一些違背之處,大多是為了印刷方便:
符號[?](縮小的大寫U)取代IPA的[?],這是foot的元音和mouth的復合元音的后半部分。
“回尾g”取代IPA的“開尾g”。
符號[r]取代IPA的[?],這表示的是美式英語的齒齦無擦通音。
重音與次重音記號稍微向中間傾斜,不是垂直的。也就是說,寫成像\和/,而不是|和|。
分號[:]取代IPA的長音記號[?],但KK通常不標出長音。
外來語中用加橫杠的g(?)代替IPA的[?],即有聲軟顎擦音。
KK音標的主要用途之一是教導母語非英語者學會美式英語的發音。它曾在臺灣被廣為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