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給大家談談《萬友啤酒節》對應的知識點,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
本文目錄一覽:
青島名牌啤酒純生,青島萊西市生產的,單位想要一些,有知情者,給說說情況,聽同事說好喝!
萊西生產的?那就是萬友,在萊西都是統一價格,不知道你是哪的,或許你可以在萊西周邊的縣市看看,因為外銷的便宜
2012青島啤酒節 啤酒價格
每種酒太多了,根本說不完,大體價格外國的啤酒大棚就是一升或者一大扎100塊,小杯50,瓶裝酒一般是50到80塊錢,青啤大棚里的便宜些,大扎的60(1.5升),小的20(0.5升),瓶裝酒20左右
國產的廉價工業啤酒,能算是啤酒嗎?
大約20年前,各地啤酒廠開花散葉,大家為了能夠贏得市場占有率,紛紛提高技術,把控質量,真正的做到了百家齊鳴,隨著雪花啤酒、青島啤酒、燕京啤酒的迅速崛起,這些啤酒廠基本都倒下了,好一點的被收購,差一點的就倒閉了,留下的只是斷壁殘垣,大環境下的啤酒,沒有了往日的競爭力,開始走起了下坡路,2、3塊錢的啤酒中居然沒有麥芽,直接用淀粉發酵,這還是啤酒嗎?好魔幻啊,難道其它國家也是如此釀酒嗎?
國產啤酒5塊錢以下的,基本配料表里都有酒花浸膏這種東西,還有啤酒糖漿制品,這還叫什么啤酒,干脆叫啤水算了,價格5元-8元之間的啤酒,配料表里面就沒有酒花浸膏,而用啤酒花作為原料,這不是赤裸裸的歧視低端消費者嗎?一些底層消費者,例如農民工、打工族、裝修工等等,一般都消費2元、3元左右的啤酒,好家伙!喝了半天,原來全是工業啤水,但可悲的是,大部分消費者根本不懂。
添加酒花浸膏的啤酒喝完脹肚子,而啤酒花釀造的就沒有那么的脹,一分鐘一分貨,但這質量差點也太遠了,家中有啤酒的,現在可以看一看配料表,這個上面寫的“一清二楚”,國產的廉價啤酒一般都是勾兌出來的,國產啤酒一般麥芽濃度在8-11P°,精釀啤酒的麥芽濃度超過20P°,這就是工業啤酒與精釀啤酒的本質區別。
啤酒作為古老的飲料,已經有幾百年歷史,消費者遍布全國,廠家多、競爭大,不僅要求品質穩定,還要價格低廉,賣貴了消費者也不買賬,就和買汽車的情況相似,商家總有一款簡配車,一款豪華車,道理大致相同,想要舒服的,想要口感好的,我們也有,那就是需要加錢,如果是普通消費,那就只能喝這種低配版的了,一般以價格來區分,2元-5元之間是工業啤酒,5元-8元之間是精釀啤酒,價格越高,口感越好,質量越上乘。
什么是好啤酒?絕對取決于麥芽的質量和含量,大多數人可能不知道,啤酒還分生啤、熟啤、原漿、純生、干啤、冰啤、扎啤、白啤、黑啤,別以為大口豪飲就逼格高,原麥汁濃度低的啤酒,都可以稱之為工業啤酒,好啤酒倒出來,白色泡沫要細膩,不在短時間內消失化水,泡沫掛壁時間長,喝一口,口感濃郁,麥香濃郁,很多人喝了一輩子啤酒,也不知道生啤與原漿之間的口感,可以差這么多,如果你肯舍得花錢,購買一次原漿嘗一嘗,然后再喝生啤、熟啤,那口感肯定不言而喻。
這樣口感純正,麥香濃郁啤酒,久違中國市場至少18年以上,也正是其他啤酒還沒倒閉的時候,生產出來的,就拿山東來說,境內除了青島啤酒,還有幾十家啤酒廠,不過都紛紛倒閉了,像耳熟能詳的品牌,我還能說出來一些,趵突泉、三孔、廣寒宮、琥珀、無名、煙臺、光州、銀麥、北冰洋、綠蘭莎、克代爾、威海、克利策、萬友、知己、八方、柳泉、蓬萊閣、信義、金角等等,那時候是百花齊鳴、爭奇斗艷的時代,可惜都結束了。
為什么要制作工業啤酒?
目的無非是兩個,一是降低原料成本,二是加快發酵,糖漿發酵的速度肯定高于淀粉,淀粉的發酵速度高于麥芽,生產周期短了,還能進一步降低成本,提升產品的穩定性,如果全生產精釀啤酒,自然出售價格要高,到時候消費者不一定買賬,如果砍掉工業啤酒,恐怕還真不行,低收入的人群,不可能喝七八元一瓶的啤酒。
什么是精釀啤酒?
精釀啤酒一般都不會參與添加劑,只運用四種材料,大麥,啤酒花,酵母和水,沒有大米、玉米等,精釀啤酒麥芽濃度要高一些,口感更醇香,多數精釀啤酒保質期較短,有些保質期僅為幾十天,因為沒有過濾和殺菌處理,保留了最大的鮮度,一般的價格在8元左右,麥芽濃度在13左右,普通啤酒的麥芽汁濃度都在6到9度之間。
國產的廉價工業啤酒,還算啤酒嗎?
答案是當然算,即使廉價的啤酒,也都是經過食品安全驗證的,喝起來肯定不會出現問題,只不過是口感差,容易脹肚子,啤酒的釀造工藝標準,每個國家和地區都不一樣,例如德國的啤酒,不允許出現酒花浸膏,只允許啤酒花、大麥芽、酵母和水,這樣才算是啤酒,而在國內,就完全沒有這樣的《啤酒的釀造法》。
關于《萬友啤酒節》的介紹到此就結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