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當一個女人發微信,啤酒表情代表了什么意思
代表你對她有意思
二、you name it 能用在書面語么
you name it 常用于口語中
[口]凡你想得起的,凡是你說的出的,不管什么(都有了或都干了等)
如:what kind of drink you want? i have all - pepsi, sprit, beer. you name it.
你喜歡喝什么?我什么都有-百事可樂,sprit,啤酒。你隨便點。
例子3個:
1.有一段對話,如下:
甲: Gordon has a guitar. he is a very good player, isn't he? 戈登帶了一把吉他. 他彈得不錯, 不是嗎?
乙: yes, he sure is 他的確彈得不錯
甲: What did he play? 他都彈了些什么?
乙: you name it ! ....... 他什么都彈......
意思就是,只要你說得出名字的,他都會彈
2.Potatoes,tomatoes,carrots-you name it,we've got it.
土豆啦,西紅柿啦,胡蘿卜啦,(還有其他的,)我們店里面都有的。
3.She can make anything: chairs, tables, cupboards you name it.
她什麼都會做: 椅子、 桌子、 柜櫥--你說出什麼她都會做.
三、1999年互聯網泡沫到底發生什么,為什么稱呼這時候的互聯網為泡沫?
都說互聯網應該有激情,這是前提。但是我覺得互聯網一定要理性,一定要能夠守得住,一定要能夠使自己的心態保持一定的冷靜,這是很重要的。一定要做踏踏實實做一件事情。為什么會出現泡沫經濟?當然了一定要出現泡沫,只有出現泡沫才能顯得很燦爛、活躍,我們從業人員不要被泡沫轉暈,外面人看泡沫看熱鬧,但是我們自身的從業人員一定要清楚,什么是你的啤酒,泡沫是給別人看的,啤酒是你自家的,啤酒有多少是你自己真正的核心的價值。泡沫的出現一方面我們自身的從業人員我們的價值判斷出現了問題,就是我們只看到了泡沫,沒有真正地認知自己的價值,覺得互聯網太牛了,你想想98年的時候,嘉里中心附近經常有提著錢的人,干什么呢?風險投資找投資。當時好象遍地是錢,那時候的狀態人們把自身的價值,靠幾paper就拿錢的歲月現在已經沒有了。那時候把互聯網捧到天上去了,又一下子砸到十八層地獄去了。當然那時候泡沫的興起也有資本市場的推波助瀾,也是另一個原因,第一任何產業都有泡沫,第二做產業的人一定要知道自身的啤酒有多少,核心價值有多少?
互聯網泡沫是非
電子商務在全球都已成為各界關注和炒作的焦點。“偏執狂老板”英特爾公司董事長安迪·格羅夫發出了網絡時代的警世名言:“趕快跳上電子商務的高速列車,否則你將死無葬身之地!”
電子商務涵蓋業務很廣,主要包括信息交換,售前售后服務(提供產品和服務的詳細說明、產品使用技術指南、回答顧客意見和要求)、銷售、電子支付(使用電子資金轉帳、電子信用卡、電子支票、電子現金)、物流(包括商品的包裝、發送管理和運輸跟蹤)、組建虛擬商店或虛擬企業(組建一個物理上不存在的企業,集中一批獨立的中小公司的資源,提供比任何單獨公司多得多的產品和服務)、公司與貿易伙伴共享商業運作方法等。
中國電子商務市場成長迅速,據估計可從1999年800萬美元成長至2000年的4000萬美元,2003年更將高達數十億美元,通過線上交易的商品種類總計多達15萬種,電子商務正在快速編織人們的“淘金”夢想。
雖說互聯網、電子商務概念目前熱得發燙,但凡沾點“互聯網仙氣”的股票便牛氣沖天,但還是有人冷靜地提出了很多挑戰的意見,其中不乏危言聳聽的結論。
早在1998年夏,英國《經濟學家》雜志就提出,“是美國的資產價格膨脹,而不是東南亞金融危機,構成了對世界經濟的更大威脅。美國股市場今年又有了15%的收益,與前兩年相比竟然增長了65%,而這并不是泡沫出現的惟一跡象。”從那時開始,經常學家們就不斷質疑美國經濟繁榮還能維持多久,或者預言大泡沫即將破裂。然而,信息科技公司、互聯網絡公司在資本市場上的卓越表現卻將以數學分析為基礎的現代經濟學拖入尷尬境地,使得經濟學家們大跌眼鏡。同時,各種經濟指標也表現出在剛剛過去的1999年,美國經濟仍然保持了4%的增長勢頭,通貨膨脹率仍然保持在 2.2%的低水平上,失業率也降到了近30年來的最低點。德克薩斯大學在1999年10月份公布的一項研究報告指出,1999年互聯網經濟為美國增加了5070億美元的產值,增加了230萬個就業機會。但經濟學界仍然堅持說,股票的價格應當建立在收入的基礎之上。離開利潤,股票就難以定價,價格收入比這個法則無論怎么說都不應該是錯誤的吧!但Amazon的股票到底有多少紅利?事實上,直到現在,它依然在虧損。認為美國資本市場存在大量泡沫的不僅有經濟學家,連一些知名的券商也加入到討伐泡沫的行列。1999年12月底,摩根斯坦利首席全球投資顧問畢格斯語出驚人:在未來5年內紐約股市將回檔盤整,跌幅在10%到12%,成為全球災情最慘重的大型金融交易市場。他認為,在美國資本市場上,科技、網絡和電子通信股票已經高出其合理價格的45%到50%,傳統的消費產品以及工業生產公司,因為通貨緊縮導致價格競爭優勢萎縮,這些公司面臨著巨大的競爭壓力,部分傳統產業的股價,甚至已經跌到經濟衰退的價位。他預言,科技股的泡沫終有一天要爆破,投資人對科技股的信心過高,科技產業的獲利表現實際上不可能達到這種高度的預期。
再來回頭看中國的互聯網市場,電子商務在中國還是熱在表面,沒有真正深入到其核心。1998年隨著電子商務在國外的興起,國內IT界急速跟進,轟轟烈烈地搞起了電子商務,許多企業也快速進入,以為搞電子商務馬上就可以賺錢。可以說,中國電子商務領域充滿了浮躁的情緒,許多加入電子商務的人,也呈出浮躁的心態。
亞馬遜的成功,YAHOO!、China.com的上市讓國內同行激動加眼紅,不就是建個網站嗎?湊幾個人,籌點資金,一個網站就起來了,想方設法拉上幾個企業在網上銷售商品,貼上電子商務的標簽,就堂而皇之成為電子商務企業了。一時間,國內網站如雨后春筍般迅速發展起來,但仔細看來,許多網站之間沒有太明顯的區別,無非就是搭個平臺,僅此而已。還有一些企業為了提高知名度,制造轟動效應,以求將來上市,不踏踏實實在商務上上功夫,而是利用各種媒介狂炒,自己迷失了,消費者困惑了,電子商務在中國也變了味。
從經濟學家的分析來看,資本市場上確實有互聯網經濟泡沫,但更重要的是這些泡沫何時破裂。那么互聯網企業又是如何看待泡沫和虧損問題呢?
杰夫·貝索斯(Amazon書店CEO)沒有時間考慮所謂的“泡沫問題”,他覺得也沒有必要向市場解釋為什么會出現虧損,因為他還有更多的有價值的事情去做。第一重要的事情,就是如何促使Amazon的網絡繼續不斷地向外擴張。“每天早晨醒來的第一個念頭是,互聯網是以每年2300%的速度在增長。”全球60億人口,有60億雙眼睛,對于Amazon來講,如何最大限度地爭奪這些眼球的注意力,就成為第一重要的事,因為貝索斯的信條是“品牌的知名度在互聯網世界比在物理世界中更關鍵。”但是,爭奪一雙眼球的注意力就要相應地產生一單位成本,互聯網在以每年23倍的速度遞增,貝索斯的Amazon也要以每年23倍的速度向外擴張,這樣其成本也要以相應的速度增加。Anazon贏利的那一天,眼球資源被瓜分完畢,這時成本就會直線下降,到這一天,Amazon將會給予其投資者以黃金般的高額回報。
“目前網絡正處于投入期,就像高速公路一樣,要公路建好后才能通車使用、收取費用。所以,投入期沒有利潤很正常,但不是說虧損是它的特征,超額利潤才是它的特征。關鍵是建立一個能帶來超額利潤的商業模式”(新浪總裁王志東語)。
“互聯網經濟絕不是泡沫經濟。互聯網經濟和傳統經濟有明顯區別,傳統經濟的房地產熱、汽車熱,都屬于波動性,而Internet則是趨勢性的,目前只是露出冰山一角,三年后Internet的總值將相當于中國GNP的總值。在這種情形下,一二百家網絡公司遠不算多,網絡時代在中國僅僅是開始,根本談不上什么泡沫經濟。互聯網經濟的發展猶如暴風雨,暴風雨來臨時肯定會有一些灰塵要被掀起,肯定會有一些追風的公司用com概念包裝一些雜蕪的東西。但灰塵在暴風雨過后是要被滌蕩掉的,追風的公司永遠不會成為主流”(實華開總裁曾強語)。
很顯然,這一關鍵到各種互聯網公司命脈的問題卻并沒有在這些公司的腦海中留下什么痕跡,因為究竟有沒有泡沫,如果有,這些泡沫何時會破裂,對它們這些公司來講并不重要。速度,對它們來講才是第一位的。在互聯網世界中,變化的發生已經遠遠超出了Grove的10倍速的概念。考慮所謂“泡沫問題”所需要的一秒時間,就足以錯過一次千載難逢的商業機會。事實證明,思考如何創建一個新的互聯網商業模式,要比思考資本市場有沒有泡沫有價值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