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莉諾.羅斯福
美國第32任總統富蘭克林?德拉諾?羅斯福的妻子――安娜?埃莉諾?羅斯福是一位不同尋常的第一夫人,她不是以傳統的白宮女主人的形象,而是作為杰出的社會活動家、政治家、外交家和作家被載入歷史史冊的。埃莉諾?羅斯福之所以取得這么大的成就,其關鍵因素之一是她與富蘭克林?德拉諾?羅斯福的婚姻關系。
她作了12年的第一夫人,創了美國歷史之最。埃莉諾?羅斯福是一位不平凡的第一夫人,她的政治和社會活動、獨立意識、公開講話及作家生涯都是其他第一夫人無法相比的(甚至在美國20世紀的婦女中都找不到與她相比的人)。在此期間,埃莉諾從本質上改變了白宮女主人的傳統形象,成為各種社會活動的積極倡導者、政治活動的熱情參與者、丈夫事業的有力支持者和政治合作伙伴,這種現象是前所未有的,并為后來的第一夫人們所效仿.
自從1905年與富蘭克林結為夫妻后,埃莉諾就與政治結下了不解之緣。在富蘭克林逐漸向政治權力巔峰努力期間,她對政治也產生了興趣,并開始參與政治活動。對此,她說:“我總是從我應該做些什么這個角度來考慮一切事情,而很少根據我的個人愿望。因此,我對政治產生了興趣。妻子的義務就是要與她丈夫的興趣愛好保持一致,不管丈夫喜歡的是政治、書籍或某一種菜肴。” 因此,作為一名政治家的妻子,埃莉諾全力支持丈夫的一切活動。1910年,她支持丈夫競選成功,當選為紐約州達奇斯縣的參議員,丈夫的勝利促使埃莉諾與政治的關系日益加深。通過參加更多的政治活動,埃莉諾逐漸學會了正確評價各種各樣的人和復雜的社會關系,漸漸懂得政治是如何真正起作用的。同時,這些活動豐富了埃莉諾的頭腦,使她感到了自己存在的價值,促使她更加積極地參與政治活動。1912年,埃莉諾第一次參加了民主黨全國代表大會,使她對政治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同年,富蘭克林由于幫助威爾遜競選成功而被任命為海軍助理部長,政治前途一片光明。此時,埃莉諾認為自己更應該助丈夫一臂之力,當好他政治上的助手。
一、1905年―1918年:初涉政壇時期
在表面看來,他們的婚姻是很完美的,一個主外――從事政治;一個主內――協助丈夫,夫唱婦隨,可謂珠聯璧合。盡管這樣,他們的婚姻還是出了問題。1918年,埃莉諾發現丈夫愛上了一個名叫露茜?佩吉?梅瑟的女人,當時她極為震驚,感到心灰意冷。婚姻出現危機主要由于他們的性格不同。富蘭克林自信、有魅力和社交能力;而埃莉諾則真誠、正直,講原則、講理想。這些品格當初使他們相親相愛,結合在一起,而如今,這些品格已經蛻變成他們沖突的根源。但他們都不會為對方改變自己,所以經過十幾年的共同生活之后,他們的婚姻出現了裂痕。露茜事件極大地打擊了埃莉諾做妻子的自尊心,她突然對自己的未來感到茫然,她說:“此時此刻,我的整個世界翻了個底朝天,我平生第一次真正地面對自己,面對我周圍的一切,面對我的世界。”這個事件使得羅斯福夫婦的親密夫妻關系從此結束,而被政治上和事業上的合作關系所取代。對此,他們的兒子吉米?羅斯福評價道:“為了社會地位、孩子和未來,他們同意繼續他們的婚姻,但是作為事業合作伙伴,而不是丈夫和妻子。”[他們的婚姻繼續著,但對埃莉諾來說,這是一條嶄新的路,這意味著她得到了某種解脫,再也不用一味地迎合富蘭克林的需要了,她可以將寶貴的精力投入自己所感興趣的事業之中,而不是局限于丈夫的政治活動范圍之內。
這是埃莉諾初涉政壇的時期。在婚姻危機之前,雖然她已開始參與政治,但她從來沒有從中獲得滿足,而且那時她無法突破一個年輕妻子的傳統角色,無法擺脫習慣勢力和丈夫對她的約束。自從發現丈夫的婚外情后,她就可以同他建立一種新的不同于以往的伙伴關系,自由地追求新的成功之路。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一個逐漸放棄過去并獲得自信的過程,一個逐漸與丈夫建立起平等的政治伙伴關系,同時擁有自己政治事業的過程。
二、1919年―1932年:奮勇登攀時期
雖然埃莉諾與富蘭克林在性格上差別很大,但他們卻是一對配合默契的政治伙伴。婚姻危機過后,他們依然在為政治事業奔波。1920年,埃莉諾參加了富蘭克林競選副總統的活動。在競選中,她在許多問題上顯示出了自己獨特的敏銳性和縝密的分析能力,她在此期間表現出來的政治才干使輿論界和政界開始對她刮目相看。天有不測風云,富蘭克林在1921年患上了脊髓炎,并一度陷入了絕望。對埃莉諾來說,這無疑也是一次嚴峻的考驗。她知道,惟一能讓丈夫振作起來的辦法就是讓他繼續留在政壇,因為他是決不會甘心在有生之年過默默無聞的生活的。而且她認為,政治需要的是一個人的頭腦、智慧、口才、應變之術、治國之道,身體則在其次。由于丈夫的疾病,埃莉諾的生活發生了明顯的變化,在某種程度上,她與他的關系更密切了,先是作為他的護理人,后來又作為他政治上的代言人,代替他到各地參加各種會議和活動。作為民主黨的一員,埃莉諾參加了民主黨州委員會婦女部的工作,于1922年春天發表了她的第一個政治性演講。1924年,埃莉諾作為民主黨婦女部的負責人參加了艾爾弗雷德?史密斯競選紐約州州長的活動。她在競選中表現出來的組織和管理才能給職業政治家們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以至于史密斯想借助她的力量為1928年總統競選助選。這一系列活動的結果,使埃莉諾在丈夫接受民主黨紐約州州長提名時,比她丈夫在民主黨內更有影響力。對這一段經歷,埃莉諾后來回憶說:“我丈夫的疾病迫使我最終要自力更生,這個病使我對于他的、我的和孩子們的生活態度發生了變化。” 埃莉諾把1921年到1922年間的那個冬季描繪為對她生命的最嚴重的考驗,她經受住了考驗,并逐漸成為政壇上的一顆新星。1928年,富蘭克林在埃莉諾的幫助下當選為紐約州州長。從富蘭克林癱瘓到當選為紐約州州長的7年里,埃莉諾的政治貢獻和出色的組織才能使她成了紐約有重大影響力的政治家之一,她的務實精神在民主黨內及婦女政治組織中引起了人們的注意。《紐約時報》對她的影響大肆宣揚,稱她是“具有政治頭腦和號召力的女人”。
作為州長夫人,一方面,埃莉諾擁有自己的事業;另一方面,她在政治上支持和幫助丈夫。在富蘭克林任紐約州州長的四年中,埃莉諾和富蘭克林學會了在政治上互相幫助,而接近于一種兩個政治家間的專業合作。1930年,埃莉諾在記者面前公開評論了自己的婚姻,她認為一個妻子要起三種主要作用,即伴侶、母親和管家人,其中第一種作用最為重要。她說:“今天,我們知道,一切都取決于妻子與丈夫之間的私人伴侶關系是否融洽。”她強調相互尊敬是一樁美滿婚姻的基本要素,同時一個婦女應該發展她自己的興趣愛好。根據這一點,自露茜事件之后,埃莉諾與富蘭克林之間的政治伙伴關系已成為美國人印象最深的事件之一。到1932年時,埃莉諾已經在她與丈夫的關系方面經歷了好幾場危機,每一場危機都威脅到她的尊嚴,但她經受住了這些考驗,變得更加堅強、更加自信,促使她在政治上取得更大的成功。這是埃莉諾奮勇登攀的時期。由于富蘭克林的婚外情,埃莉諾與他的關系一度緊張。但1921年富蘭克林的疾病卻拉近了兩人的距離。為了保住丈夫的政治生命,埃莉諾開始公開參加各種政治活動,成了他政治上的代言人。這一系列活動使埃莉諾的政治才能得到了充分的發揮,并得到了政界人士的一致承認和贊賞。在為共同事業進行的奮斗中,他們的夫妻間關系變得日益融洽和諧起來。在四年的州長夫人生涯中,埃莉諾成為富蘭克林的“耳目”,向他匯報各地的情況,提出解決問題的辦法,這使埃莉諾在政治上日漸成熟起來,為她12年的第一夫人生涯做了充分的準備。
三、1933年―1945年:人生巔峰時期
1932年,富蘭克林?羅斯福當選為美國第32任總統,埃莉諾由此成為美國第一夫人。總統夫人的權利給她展示了一個新的更為廣闊的用武之地,她要利用第一夫人的特殊地位從事她所信奉的事業,迎接時代的挑戰。她說:“人們感到在毫無目的地前進,我們都置身于洪流之中,誰也不知道將在何處上岸。在我看來,重要的是我們對于可能發生的事情所持的態度。我們必須以樂觀的精神心甘情愿地承擔和大家分擔可能出現的不測,勇敢地去迎接未來。”1933年―1945年是美國生死存亡的關鍵時期,埃莉諾順應時代的要求,一改傳統第一夫人的形象,積極地參與各種政治和社會活動,代替總統履行了許多重要的政治職能,在戰勝經濟危機和德國法西斯的戰爭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我們可以把埃莉諾這個時期的政治活動分兩個階段,即“新政”時期(1933―1941年)和美國參加二戰時期(1941―1945年)。
(一)“新政”時期。1929年―1933年的經濟大危機使美國經濟嚴重衰退,失業人數劇增,社會動蕩不安。為了克服危機,富蘭克林上任伊始就宣布實行“新政”。埃莉諾也在尋找自己的工作方式和目標,希望作為第一夫人為美國人民戰勝危機貢獻力量。從州長官邸搬進白宮,埃莉諾逐漸表現出更多的獨立性。她說:“在結婚初期,我的生活模式大部分是我婆婆的模式。后來是由孩子們和富蘭克林制成的模式。當最后一個孩子進入寄宿學校以后,我開始想做一些我想做的事,用我自己的思想和能力去實現我的目標。” 她的目標是什么?首要的目標當然是支持丈夫當好總統。此外,她也有個人的側重面,即婦女平等權利、黑人民權、青年問題,在這些方面她走在丈夫的前面,也走在全國的前面。埃莉諾是她那個時代美國婦女的象征。作為第一夫人,她一直在為美國婦女獲得平等的權利而奮斗。在成為第一夫人的第二天,她就先于丈夫召開了自己的記者招待會,而且只允許女記者參加。由此,她也成了第一個利用媒體的總統夫人。埃莉諾要通過這種方式向她那個時代的美國證明,婦女不僅僅只關心家庭問題,她們對一切問題都有自己的觀點。在“新政”期間,對于許多社會問題的解決,如青年人失業問題、幫助千百萬貧困家庭、緩和種族矛盾等,她的意見和提供的信息都起了重大的作用。
在這期間,埃莉諾和富蘭克林的政治伙伴關系不斷加強,他們討論共同關心的政治問題,探討國家局勢,交換對于立法和行政問題的意見,談論政治和道德價值等,這既是他們共同的事業,同時也成了他們夫妻恩愛的源泉。由于埃莉諾出外旅行比丈夫方便,因此她經常代替他出行,向他提供有關世界各地情況的私人報告。埃莉諾僅在1933年就外出旅行4萬英里,第二年是6.8萬公里,人們稱她是“飛行的第一夫人”。埃莉諾為30年代的“新政”做出了重要貢獻,如果說富蘭克林是“新政”的“頭腦”的話,那么埃莉諾則是“新政”的“心臟”,他們相互補充、相輔相成。對此,邁拉?G?古廷寫道:“埃莉諾?羅斯福對總統決策的影響比她前面的任何一位第一夫人都要大。她屬于她丈夫的政府,并經常作為他的良心在發揮作用,特別是涉及‘新政’的時候。”到1940年時,埃莉諾已當了八年的第一夫人。在這八年中,她每天早上從6點鐘起床一直工作到深夜,為社會事業盡職盡責地操勞,成為丈夫最重要的助手和合作伙伴。她知道她的工作受到了成千上萬人的尊重,而最關鍵的是受到了富蘭克林的尊重。
在1940年的總統競選中,埃莉諾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深地卷入政治中。由于國際局勢的影響,富蘭克林史無前例地參加了第三屆總統競選。迫于當時的國際形勢,富蘭克林很容易獲得了提名,但是許多代表反對他挑選的競選伙伴亨利?華萊士。由于種種原因,富蘭克林未能親自去會場向代表們做說服工作,埃莉諾就被請去代表他講話,總統候選人的妻子在全國代表大會上發表講話這在歷史上還是第一次。埃莉諾督促代表們將所有的個人利益融化于國家利益之中,她在會上說:“你們不能把這次提名看做平常時期的平常提名。今天,美國人民必須意識到我們正在面臨著一個極其嚴峻的局勢。”“未來的四年對總統來說將是困難的,因此他需要一個他所信賴的,能協助他工作的人。這個人就是華萊士。” 她的講話扭轉了大會的局勢,最后華萊士獲得了提名。埃莉諾在富蘭克林的第三次競選中發揮了關鍵性的作用,甚至有人認為,如果沒有埃莉諾的幫助,富蘭克林能否打破美國175年的歷史傳統還得另當別論。
(二)二戰時期。在二戰期間,作為一個母親和第一夫人,埃莉諾一方面把四個兒子全部送到海外作戰,另一方面鼎立協助總統,帶領全國各階層人民投入反法西斯戰爭。在戰爭期間,埃莉諾繼續堅持“新政”,認為美國不能因為戰爭而放棄“新政”,因為“新政”也是一場戰爭,一場針對經濟蕭條的戰爭。她依舊在為婦女的利益四處奔波,提倡婦女走出家門,走進工廠,支援戰爭,號召婦女參政,提高婦女的社會地位。為此,埃莉諾督促建立特別的社會服務機構,來減輕在職母親們的負擔,同時,要求公司堅決執行戰爭勞工委員會及“同工同酬”的新政策。
在捍衛并支持婦女進入工廠勞動的運動中埃莉諾遠遠地走在時代的前面。在戰爭期間,埃莉諾擔任了公民權益保護辦公室副主任這一官方職務,這是有史以來美國第一夫人第一次擔任官方職務。埃莉諾認為公民權益保護不僅意味著要管理防護掩體和醫院,還要照料私人房屋、幼兒園和休假設施以及強化社會道德。但她的這種觀點遭到保守人士的批評,迫于各方的壓力她提出了辭職。對此,她說:“我認識到,像我這樣的人在政府中工作是很不明智的。”在這之后,埃莉諾參加了推動美國向歐洲難民兒童開放門戶的運動,同時又致力于接收逃往美國的難民,尤其是猶太難民。1941年,由于日本偷襲珍珠港,美國的西海岸掀起了反美籍日僑的浪潮。為了遏制這種浪潮,埃莉諾勸告人們不要對無辜的市民進行無端的懷疑,而應該保護公民自由。埃莉諾還一直致力于消除軍隊中的種族歧視。
在戰爭期間,為民主與和平而戰的美國黑人士兵,在軍隊中卻因為種族原因受到不公正的待遇。埃莉諾認為民權尤其是美國黑人的權力是美國民主的試金石,如果沒有美國黑人的民主,那美國就不存在真正的民主,所以她不斷地對美國陸海軍的官員們施加壓力,促使在軍隊中廢除種族歧視。在戰爭期間,陸海軍的種族政策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戰爭結束時,只需邁出重要的一步,就可以確保黑人士兵的真正平等。這重要的一步終于在1948年實現了,杜魯門總統頒布了9981號行政命令,結束了軍隊中的種族隔離。對此,埃莉諾的功績是不可磨滅的。戰爭期間,埃莉諾在外交領域也發揮了重要作用。富蘭克林雖然身為三軍統帥,但由于身體的殘疾,不能經常外出,所以,埃莉諾常常代替他行使這一職能,曾多次出訪。例如,1942年,她訪問了英國,看望在那里作戰的美國盟軍。這次訪問非常成功,記者查莫斯?羅伯茲撰文說:“與其他曾經訪問英國的美國人相比,羅斯福夫人給英國人民帶來了更多真正的理解精神。”1943年,埃莉諾看望了在南太平洋作戰的美國士兵,并且訪問了美國的盟國澳大利亞和新西蘭。她的個性在這次旅行中得到了最為感人的反映。作為一位老練的政治家,她的魅力征服了記者、士兵、議員、主婦、農民和工廠的工人們,她對美好世界的描繪喚起了人們的憧憬。1944年,她又視察了位于加勒比海和中美洲的美國基地。埃莉諾的出訪極大地提高了軍隊的士氣,她也贏得了官兵們的尊重和愛戴。《阿克蘭明星報》稱她是:“為美國人民和世界人民過上更好的生活而獻身。全世界沒有比她更知名的女性,包括所有的最富魅力的電影女明星。”這是埃莉諾政治生涯的巔峰期。總統夫人這一職位為她提供了廣闊的活動空間,她也充分行使了這一職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政治成就。埃莉諾是一個敢于標新立異的人,在所有的第一夫人中,她是第一個定期舉行記者招待會、每日為報刊專欄寫文章、出版了數部專著、在全國進行巡回演講、主持在白宮召開的全國性會議、向各社會改革組織全國大會演講、在民主黨的總統會議上作中心發言、在國外代表她的國家穿越戰場的第一夫人。總之,這一時期由于國內外的因素,埃莉諾深深地卷入政治和社會活動中,再加上自身的政治才能,她的政治生涯達到了巔峰期。
四、1945年―1962年:再創輝煌時期
1945年4月12日,富蘭克林去世了,埃莉諾結束了第一夫人的生涯。失去丈夫的埃莉諾感到孤獨無助,盡管他們表面上不像其他夫妻那樣恩愛,但他的生命是她在過去40年中的主要力量源泉,是她精神上的支柱。他們組成了奇特的一對,她是鼓動家,他是政治家,他們被不可分割的紐帶聯系在一起,而且互相汲取力量。他們的兒子吉米?羅斯福對此評價道:“真實的情況是他們之間存在著深沉而又不可動搖的感情和柔情蜜意。”埃莉諾經受住了失去丈夫的打擊,此時她已原諒了他,她說:“所有的人都有缺點,所有的人都有需要、愛好和難處。多年來生活在一起的男女們開始了解到對方的缺點,但是他們也開始知道和他們一起生活的人身上和他們自己身上哪些是值得尊敬和敬佩的。”
離開白宮并不意味著政治活動的結束,埃莉諾要繼續為富蘭克林和自己的共同理想而奮斗。她說:“人類靈魂的搏擊極富意義,其目的是在精神上達到盡善盡美的境地,并為了個人的利益和所有世界上那些共同苦干的人們的利益奉獻無私的愛。”1945年的春天對埃莉諾來說是一個新的起點,她開始更加廣泛地參加各種政治活動,并重新開始她的工作――寫每日專欄、旅行以及回復她丈夫去世后各地寄來的信件。在以后將近20年的時間里,她依然是美國公眾生活中的一個重要人物。埃莉諾比丈夫多活了17年,在這期間,她的政治活動非常頻繁,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再創政治輝煌。她發表了許多文章,關注年輕人和亟待解決的少數民族問題。1945年12月,杜魯門總統任命她擔任美國駐聯合國代表團團長和聯合國人權委員會主席。此外,她還進行了大量的旅行,去印度、日本、摩洛哥等許多國家進行友好訪問。她是有色人種國際聯盟組織的成員,這個組織反對歧視黑人,支持有色人種。她還幫助成立了有自由民主人士參加的“美國民主行動”組織。1952年和1956年,她積極支持民主黨總統候選人阿德萊?史蒂文森競選。1957年,她去蘇聯與赫魯曉夫會談,在雅爾塔赫魯曉夫的別墅里,他們探討了資本主義和的價值觀。1960年9月,她去華沙參加了在那里舉行的第15屆聯合國下屬機構世界大會。在大會期間,她訪問了克拉科夫,在賽伊姆舉行了記者招待會,在波蘭國際事務大學參加了討論,并會見了波蘭外交部長亞當?拉帕奇。1961年肯尼迪總統又任命她擔任美國駐聯合國代表團團長,她還被任命為和平團體的負責人和婦女權利委員會主席。
這是埃莉諾在政治上再創輝煌的時期。她已經不是美國第一夫人了,而是一個獨立的政治活動家,這使她白宮后的生涯產生了無與倫比的影響。她在任第一夫人時的重要貢獻使很多的政界人士都想借助她的政治力量進行政治活動,肯尼迪就曾借助埃莉諾在美國政界的影響力進行總統競選,并在他當選后任命她擔任政府官員。埃莉諾作為美國駐聯合國使團的成員,主持起草了《世界人權宣言》,這個歷史文件獲得了全世界人民的好評。在埃莉諾生命的最后兩年里,她的身體飽受痛苦的折磨,但她的工作熱情幾乎沒有消減,她一面與白血病做斗爭,一面為種族平等、世界和平與婦女權益大聲疾呼。
埃莉諾一直為民眾工作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她于1962年11月7日因白血病逝世,時年78歲。對埃莉諾逝世的消息,《紐約時報》加了這樣一個標題:“她是世界婦女新角色的象征。”作家阿德萊?史蒂文森寫道:“她面對黑暗總是點起明燈,而不是加以詛咒,她的熱情溫暖了全世界。”埃莉諾雖然逝世了,但她作為20世紀全美甚至全世界著名的女政治家之一,作為《世界人權宣言》的起草者,將永遠被世人所敬仰和懷念。 埃莉諾?羅斯福的一生是不平凡的一生,她一生都在追求獨立和美好的理想,與政治結下了不解之緣,成為20世紀全美乃至全世界最杰出的女性之一。
埃莉諾之所以走上政治道路并取得如此大的成就,與她的婚姻狀況密切相關。與富蘭克林?羅斯福的聯姻,預示著埃莉諾的一生都與政治連接在了一起。作為政治家的妻子,她漸漸地參與到丈夫的政治活動中。但1918年的露茜事件導致了他們親密夫妻關系的結束,但卻促使埃莉諾真正走上了從政之路。1921年,富蘭克林身體的殘疾雖然給整個家庭帶來了陰影,但卻彌補了他們感情上的隔閡。同時,富蘭克林的癱瘓為埃莉諾從政提供了機會,她成了他政治上的代言人,代替他參加各種政治和社會活動。在這些活動中,埃莉諾的政治才能和專業知識受到政界人士的認可,以至于她的名聲一度比富蘭克林還要大。1928年,埃莉諾幫助丈夫成功當選為紐約州州長。對此,莫利?杜遜說:“羅斯福夫人在富蘭克林的當選中發揮關鍵性的作用。”1932年,富蘭克林在經濟大危機前當選為美國總統,這為埃莉諾提供了更大的活動空間。
12年的第一夫人生涯是埃莉諾政治輝煌的時期,她一改傳統第一夫人的形象,作為政治和社會活動的積極參與者,以及總統的合作伙伴出現在美國人民面前。在富蘭克林去世后,埃莉諾依然為實現他們共同的理想而活躍于政壇,并成為公認的“世界第一夫人”。盡管埃莉諾與富蘭克林的性格差別很大,但他們都熱衷政治,政治維持了他們整整40年的感情。為了共同的事業,他們互相幫助,互相支持,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并共同進入了世界名人的殿堂。美國史學家羅伊斯?沙夫對此評價道:“她確實對他很有幫助,但是他對她也有幫助。他為她提供了舞臺,在這個舞臺上她展示了她舉世無雙的才華和人格品質,贏得了最為廣泛的認可和尊敬。很少有總統而且沒有其他的第一夫人曾在這個舞臺上發揮得像他們這樣淋漓盡致。在鮮為人知的一些方面正如她是他的動力一樣,他也是她的動力。”埃莉諾與富蘭克林一起走過了40個春秋,他們的婚姻也是幾經波折。富蘭克林早年的背棄,使埃莉諾放棄了對美好婚姻的向往,但她卻從來沒有后悔嫁給富蘭克林,而是選擇了另一種表達愛的方式―――在政治上幫助他。這種愛對視政治為生命的富蘭克林來說是不可缺少的,更是別人無法代替的。也許生活就是這樣,有失必有得,如果沒有這種婚姻,埃莉諾也許就不會走上從政之路,更不會成為全美著名的女性之一。
20世紀初的美國作家,曾經采訪過哈伍德教授,因表現出色,被派去采訪著名的美國第一夫人――埃莉諾?羅斯福。并得到了“走向生活”的啟示,寫了一篇名字為《走向生活》的文章。
2、美國第32任總統富蘭克林?D?羅斯福(Franklin D. Roosevelt )(1933―1945),一直被視為美國歷史上最偉大的總統之一,是20世紀美國最孚眾望和受愛戴的總統,也是美國歷史上惟一連任4屆總統的人,從1933年3月起,直到1945年4月去世時為止,任職長達12年。曾贏得美國民眾長達7周的高支持率,創下歷史記錄。
3、埃莉諾?羅斯福 埃莉諾?羅斯福(1884―1962)聯合國外交家,人道主義者,富蘭克林?羅斯福總統夫人,當時世界上最受人敬佩的婦女之一。她是西奧多?羅斯福的侄女,曾在英格蘭求學。1905年與其遠房堂兄富蘭克林結婚。1945年羅斯福總統去世后,杜魯門總統任命她為美國駐聯合國代表,曾任聯合國人權委員會主席。她對1948年世界人權宣言的起草和通過起了重要作用。
關于羅斯福夫人的小故事
圣誕老人的故鄉
芬蘭北極圈以北的地方稱為拉普蘭(Lapland),由于交通方便,這里成為旅客觀賞白夜(永晝)和北極光美景的勝地。拉普蘭首府羅宛基米被稱為圣誕老人的故鄉,你可在這里試試搭乘“馴鹿雪撬”的感覺!當地人還會扮成精靈和圣誕老人一起迎接您的到來。
歷史上傳說,芬蘭是最早迎接圣誕老人安居的故鄉。芬蘭和前蘇聯于1927年確定以拉普蘭省“耳朵山”為兩國通往北冰洋的國界線。芬蘭的兒童故事大王瑪爾庫斯從中獲得靈感。他在電臺講故事時說,圣誕老人和兩萬頭馴鹿一起就住在這座“耳朵山”上,正是因為有“耳朵”,圣誕老人才能在北極聽到世界上所有孩子的心聲。他這種頗有感染力的浪漫推理獲得了世人認可。從此,故事中的“耳朵山”就成了圣誕老人的故鄉。
而圣誕老人的新居北極村則是在美國總統羅斯福夫人來訪的啟示下所建。二戰結束后,羅斯福夫人訪問芬蘭,前往北部拉普蘭首府羅宛基米市參觀。主人為供羅斯福夫人駐足領略極地景物,在北極圈這點上,修建了一個面積不過十平方米的小木屋。羅斯福夫人對此頗感興趣,這小小木屋就是北極村的雛形。芬蘭人由此開始建設北極村,設立了標有極圈位置的地圖標志板,并陸續建成了售極地旅游紀念品的商店和專門受理圣誕老人郵件的郵政點。另外,在北極村這個小鎮的鎮口、樹起北極圈紀念牌。北極村有許多美麗奇妙的自然風光,夏季,你可以觀賞難以忘懷的午夜太陽;冬季,你可以在晝夜不見太陽的空中看到世上罕見的北極光。從此,這里就成了圣誕老人新的故鄉。
羅斯福夫人的名言
當你停止奉獻,必然也開始凋零。
沒有你的承認,無人能使你自卑。
你一定要去做不能做的事。
羅斯福夫人的文章
共享讀書樂趣
我從不曾忘掉看書的習慣。我認為,如果你在年輕時養成這習慣,你就會體驗到文字是多么重要的東西。今日,分散孩子們注意力的事物太多了:電視、電影、收音機。
有一件事情我感到很有意思,有一天,我的一個男孩對我說:“我希望我看書的速度能夠快一點。”我同意道,“真的,我也這么盼望。”他答道:“啊,你看書要比我快一倍。”也許最近他看的書不夠多,否則,我相信他在很短的時間內就會念得快起來的。
但是,這指出一個理由:為什么許多孩子們讀的書不多?他們不能讀得很快。我想,我們應該給他們各種機會,讓他們知道如何閱讀,如何更快地把他們所讀的吸收進去。
我們必須讓我們的青年人養成一種能夠領會好書的習慣,這一種習慣是一種寶物,值得雙手捧著,看著它,別把它丟掉。
我們之中太少人真正地把我們所領會的美好的故事,告訴過我們的孩子們,無怪乎年輕人也不能欣賞環繞著他過去的那些美好事物。他們把那些事視為當然,不足為奇。他們需要多念一點歷史。
我覺得,只要我們不怕麻煩,教導我們的年輕人欣賞書中的美與內容,領略書的價值,一定會增加許多如饑似渴的讀者。
有一天,我有一個機會到紐約的摩根圖書館去,那里陳列著許多古代手抄本和古代印刷的書本。我想,一個孩子若有機會摹寫這些早期手抄本的話,那是一件多好的事情!他們可以看這些手抄本是如何更正的,可以看看那些圖書,看看那些手抄本的翻印本。
我們若能為年輕人設一個他們自己的圖書館的話,他們的興趣恐怕會增加很多,這是學習讀書價值的最好途徑。老的一代知道讀書的價值,但是我認為有時候,我們這些老人并未給予青年人一個機會,讓他們從長者那里,知道讀書可能是一個極大的享受。
是的,如果我們能把我們的愛,我們的熱誠和我們對的享受,分一部分給孩子們,他們的生活將因此而增不少的意義,歷史上從未有過像現在這樣的一個時期,我們如此需要開拓我們的思想。
羅斯福夫人和人權宣言
世界人權宣言創立于1948年,是聯合國人權委員會第一次會議所取得的劃時代的成就。《世界人權宣言》的重大成就有目共睹。在世界歷史上,國際社會的成員從來沒有一道成功地為不僅僅是一個國家或者一類人,而是為不論任何地方和任何時代的所有人定義他們應該享受的權利和自由。從1948年以來,大約有九十個國家的部份憲法條款可以被追溯到《世界人權宣言》。
世界人權宣言醞釀過程中的一個主要人物就是羅斯福夫人,當時她被任命為美國駐聯合國人權委員會代表,各國代表一致選舉她擔任這個新成立的機構的主席。當時反對宣言的國家很多,很多國家認為宣言過于偏向西方世界,但是在羅斯福夫人的勇氣、想象力和卓越領導下,在她不懈的努力下,這份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宣言誕生了。羅斯福夫人在此以后,一直致力于對人權的關注,對世界人權的發展起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作為美國總統的夫人,羅斯福夫人在這里顯示了自己獨有的魅力和才能,為當時世界婦女樹立了自強不息的榜樣。
埃莉諾?羅斯福(Anna Eleanor Roosevelt,1884年10月11日―1962年11月7日),美國總統富蘭克林?德拉諾?羅斯福的妻子,曾為美國第一夫人。她是女性主義者,亦大力提倡保護人權。
1945年,當埃莉諾?羅斯福盤算著自己離開白宮后該做些什么時,當時的內政部長哈羅德?伊克斯鼓動她參加競選。他寫信給她說:你將是不可戰勝的。她考慮過這個建議,但是躊躇不定。
任期最長的第一夫人:埃莉諾?羅斯福在第一夫人的寶座上一呆就是12年。
1993年,錫耶納研究機構調查了來自102所大學的歷史學者。這些學者被要求從十個方面為歷史上的第一夫人們排名,包括成就、公眾形象和對總統的幫助等。那時,勞拉?布什還未成為第一夫人,第一夫人們按照綜合積分排名如下:
1. 埃莉諾?羅斯福
2. 希拉里?羅德翰?克林頓
3. 阿比蓋爾?亞當斯
Anna Eleanor Roosevelt (IPA: /??l?n?r ?ro?z?v?lt/; October 11, 1884 C November 7, 1962) was First Lady of the United States from 1933 to 1945. She supported the New Deal policies of her husband, President Franklin D. Roosevelt, and assumed a role as an advocate for civil rights. After her husband's death in 1945, she continued to be an internationally prominent author and speaker for the New Deal coalition. She was a suffragist who worked to enhance the status of working women, although she opposed the Equal Rights Amendment because she believed it would adversely affect women. In the 1940s, she was one of the co-founders of Freedom House and supported the formation of the United Nations. Eleanor Roosevelt founded the UN Association of the United States in 1943 to advance support for the formation of the UN. She was a delegate to the UN General Assembly from 1945 and 1952, a job for which she was appointed by President Harry S. Truman and confirmed by the United States Senate. During her time at the United Nations she chaired the committee that drafted and approved the Universal Declaration of Human Rights. President Truman called her the First Lady of the World in tribute to her human rights achievements. Active in politics for the rest of her life, she chaired the John F. Kennedy administration's ground-breaking committee which help start second-wave feminism, the Presidential Commission on the Status of Women.
---------------------- english i can tell you more ----------